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心理问题问答集锦 / 正文

别再跟我说什么纪该做什么事了!(别再跟我说什么纪该做什么事了英文)

作者:子瑶主播:豪杰排版:宠露责编:小颖来源:微信公众号:白岛岩心(ID:whiteisland_2017)马上就要五一假期啦!大家打算在假期回家看看父母和亲戚嘛?前几天,有一个朋友和我说他现在越来越不想回家了,因为一回家难免要接受父母的盘问:“你和你对象现在怎么样了?““啥时候结婚,你看隔壁家王姨的孩子…”“你们结婚之后,打算什么时候要孩子啊?”“你现在那份工作薪资怎么样,你可该准备准备买房子了。“我朋友向我吐槽:为什么好多父母都像是有人给他们布置了一个KPI,所以他们要逼着孩子快点完成,可我有我自己的生活和安排。在这种压力之下,本来坚定的他有时候也会感受到焦虑,怀疑是不是自己真的没有做好。其实,我们每个人似乎都在被同一个巨大的时钟推着走:18岁读大学,22岁考研,25岁结婚,27岁有宝宝,30岁最好还要事业有成…一旦我们偏离了这个时钟,在某个年龄没有达成我们“需要”做到的成就,我们就会感觉到很失败,于是很焦虑,感觉自己好像被落下了。今天,我们就看看这个正在推着我们往前奔跑的社会时钟。01什么是社会时钟?(Social Clock)?社会时钟最初由心理学家Neugarten提出。Neugarten认为,同一个集体的人们,会用一种共享的社会节奏来衡量自己的生活,比如什么时候应该结婚,什么时候应该找到第一份工作,而这种共享的社会节奏就是我们所说的社会时钟。人们会本能的把自己的社会节奏与其他人来比较,从而确定自己是否处在一个“正确且准时的人生道路上”(Weiner, )。这种担心“被落下”的心态可以用进化心理学来解释:自古以来,对团体认同的渴望是根植在人类的基因里的,因为它具有极其实质的生存意义。如果我们被团体接纳,那么共享的食物和安全住所就会有我的一份;但如果被团体排斥,则意味着我们会在大自然里孤立无援,时刻面临野兽的攻击和饥饿的危险。于是,在进化的漫漫长路上,我们的大脑自定了一个目标:让更多的人接受我们。因此,现代人也会非常害怕被社会落下,或者与社会脱节,其实都是“进化”的锅。02为什么社会时钟具有如此大的力量?大概曾经很多人都想要“活出自己的节奏”,但最后还是迫于各种压力,接受了社会时钟对他们的要求,并且按时完成每个时间段应该完成的各种人生大事。研究表明,与正常或早于社会时钟的人们相比,那些晚于社会时钟的人们通常会承担更高的精神压力,体验更多的负面情感?(Rook, 1989)。那么,为什么大多数人都在按照社会时钟来生活?而社会时钟为什么会对人们有这么大的影响呢?03自尊的社会计量器理论?(Sociometer Theory)Eisenberger曾在2011年做过一项实验:研究人员在和参与者们互动时,会使用正面或负面的词语形容参与者们,比如“你这个人很幽默”或者“你这个人很无趣”。然后,参与者们需要在每次评价后给自己当下的自尊程度打分。结果发现,在收到对方的负面评价后,参与者大脑中的负责处理负面信息的区域会活跃起来,并且会给自己打更低的分数。这便是社会计量器理论:来自他人和社会的认可就像一面镜子,人们通过这一面“评价的镜子”来确定自己的模样,也就是人们赋予自己的自尊。因此,当我们收到来自周围环境的负面评价时,我们对自己评价也会随之降低,从而产生低自尊的感觉;反之亦然。那么,社会计量器理论如何解释社会时钟对人们的巨大影响呢?当人们没有与社会时钟达成一致时,其实就是代表ta暂时背离了社会对人们的期待,来自亲朋好友的、周围人、乃至整个社会的负面评价就会随之而来。我们开头提到的催婚,其实就是一种负面评价的例子:别人的催婚会让我们感觉自己没有符合他人的期待,从而我们会把这种催促理解为一种负面的评价。当这些负面评价和情绪会变成人们衡量自己的一面镜子,从而把外界的评价投射到自己身上,并且认为这些评价确实反映了自己的缺点时,我们也就难免会产生更多的自我质疑和自卑的感觉。因此,为了减少或摆脱这种因为不符合社会期待而造成的低自尊感,人们倾向于在日常生活中获得别人的认同和好感,追随社会时钟的步伐就是其中一种方式。当我们与他人的步伐一致时,我们更容易得到他人的接受和认同,而这种正面的社会体验会投射到人们的自尊计量器上,进而让我们获得更多的自我肯定与认同。04社会时钟并不是人生标准答案社会时钟反映了一个文化集体对于每一个人生的基本期待。诚然,社会计量器理论似乎告诉我们一个很沮丧的事实:我们对他人的认同拥有本能的渴望,以此才能发展出自我肯定与认同。我们的大脑天生的就被设置成迎合社会的期待模式。最后,我们还是想要告诉大家,还有更多的心理研究表明,人们的自尊感也可以从自我认同中获得。社会时钟只是社会赋予每个人的人生指导手册。如果我们想要追寻更有创意性的人生,又何必追随着安稳,却毫无新意的人生指导手册来过完一生呢?作为饭饱衣足的现代人,我们早已不用过度担心他人的认同是否会威胁到我们的生存,那不如抛开指导手册,听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听听自己的时钟告诉我们,我们现在应该要做什么,我们应该要怎么做才能让自己更快乐。参 考 文 献1. Weiner, J. (n.d.). The Social Clock: Dr jan weiner, ph.D.. Dr Jan Weiner REMAKE. Retrieved November 19, , from https://www.drjanweiner.com/the-social-clock.?2. Eisenberger, N. I., Inagaki, T. K., Muscatell, K. A., Byrne Haltom, K. E., & Leary, M. R. (2011). The neural sociometer: brain mechanisms underlying state self-esteem.?Journal of cognitive neuroscience,?23(11), 3448–3455. https://doi.org/10.1162/jocn_a_000273. Rook, K. S., Catalano, R., & Dooley, D. (1989). The timing of major life events: Effects of departing from the social clock.?American Journal of Community Psychology,?17(2), 233-258.?http://dx.doi.org/10.1007/BF009310094. Weiner, J. (). The?Social Clock.?https://www.drjanweiner.com/the-social-clock作者简介:子瑶。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白岛岩心(ID:whiteisland_2017),由上海交大、复旦、哥大、纽大等全球高校心理/精神医学硕博、中国心理学会注册督导师/注册心理师、Google资深工程师联合创立,聚焦以「高校学生」「青年教师」「职场新人」为核心的年轻群体,致力于将心理服务普惠化、大众化,让更多年轻人触手可及。

作者未开启鲸币认证

0

打赏(0)

相关文章

网站地图湘ICP备2023018356号-2.考医师证双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