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心理问题问答集锦 / 正文

为什么说,过得不好,是对父母最大的忠诚?(为什么说,过得不好,是对父母最大的忠诚呢)

《不成熟的父母》一书的作者是林赛·吉普森(美国临床心理学家,心理学博士),20多年专门研究和解决不成熟父母问题,她为拥有不成熟父母的成年人提供心理治疗,她的研究对不成熟父母的破坏性和长远影响提供了独特的视角,以及发人深省的思考。书中的几个词语引起了我的好奇和注意,分别是“不成熟的父母”、“成熟的父母”、“治愈型幻想”、“角色型自我”、“自我掌控型孩子”、“外物掌控型孩子”。这本书的研究重点是“不成熟的父母”,指那些情感上不成熟的父母。这一类父母通常的表现是愿意满足孩子吃好、穿好、住好,以及兴趣班、培训班等各类外在条件支持,却不愿给予孩子情感上地联结。其原因不是他们真的不愿意去联结孩子,而是他们在他们的成长中,情感地联结也是缺失的。“难道就要这么一代接着一代地缺失下去吗?”这就是作者写这本书的目的。一个人无法给予另一个人他们自身没有的东西,如果他们能意识到这一点,或许他们可以通过学习成长来改变这一切,但是大多情感不成熟的父母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这些。我们先来看看:情感成熟的父母的特质是什么样的?书中是这么写道:“他们能客观地进行思考,并与他人保持深层的情感联系。情感成熟的人可以独立完成很多事,同时还有深厚的情感寄托,并且能够将两者顺利地融入到日常生活中。他们清楚自己想要追求的东西,但不会利用他人,他们已经充分地从原生家庭关系中独立出来,并且建立了自己的生活。他们有着很好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认同感,并且很珍惜他们最亲密的关系。“情感不成熟的父母的几个特质:1. 不成熟的父母以自我为中心,他们对子女不感兴趣。情感不成熟的父母他们比较愿意关注自己,以及自己想要做的事情,比如自己的聚会、出游、工作等等,他们会自然而然地忽视孩子的情感需求和情感联结。当孩子在日常陷入困境,想得到父母的关注时,情感不成熟的父母可能会拒绝情感支持,或者认为那些都是没有必要的矫情,觉得是孩子在小题大做。当孩子哭诉,或者和父母大吵大闹时,情感不成熟的父母回应孩子的是:我给了你吃,给了你穿,你还有什么不满足?其实这个时候,孩子的情绪化,并不是说不满足物质条件,而是在情感层面上出了问题,他渴望获得父母的关注与爱。这时孩子的内心是挣扎和无助的,但是他还没有学会怎么去表达这些,如果这时碰到的是情感成熟的父母,她会耐心地倾听和陪伴,让孩子发泄完、说完(哪怕是语无伦次也让他说出来),情感成熟的父母可以化为一种巨大的容器,承接住孩子当下的情绪。这时,父母的行为反应和情绪反应,正好成为一个孩子从无知走向成熟的学习的模板。在心理治疗中,心理咨询师扮演的角色是情感成熟的父母,要承接住来访者的情感需求,不论咨询师的认知是否认同来访者当下的行为是否合理,但及时地给予来访者情感上的支持都是必须的,咨询师会化作大大的容器接住来访者的情绪情感,这种无条件的关注,给予来访者重建安全感的力量与空间。要建立起这种安全感空间,咨询师首先必须剔除自我,弱化自我,对来访者产生好奇与关注。2. 不成熟的父母常常使用无意识地防御,没有内省能力。什么是防御?防御是自我保护的一种无意识反应,就像是你曾经被蛇咬过,那么你一见到蛇,或者类似蛇的东西就会想跑,或者做出强烈地身体和情绪反应,以应对当下的状况。再看一下父母的内省能力?这个关键点在于看看父母是否会感觉到痛苦,如果能从自己的行为中感知到痛苦、不适等感受的父母,一定是有反省能力的父母。有反省能力的父母在日常生活中,会从某些事件中觉察到自己的行为与情绪,他们具有比较敏感的体验能力。不成熟的父母,如果能在事情中觉察自己,那么他们也可以成长。孩子都是比较敏感的,反倒是成年人在生活中逐渐被磨砺得失去了感受力,在和孩子的交往中,情感不成熟的父母容易沉溺在自己的世界中,忽视孩子的感受,在孩子“呼救“的情绪中,不成熟的父母要么完全置身事外,要么他们会做出一些无意识的防御行为,比如回避、退行、投射,这时他们把孩子当成了敌人,他们不会感觉到这有什么不妥。有感受力的父母会在感知到孩子的情绪时,把行为、情绪和孩子三者分开,不评判地感知情绪,倾听发生了什么,不会拿前面两者来评判孩子本身,辨认出哪些是父母的课题?哪些是孩子应该自己成长的课题?有感受力的父母在遇到自己不能处理的亲子问题时,他们会寻求帮助,比如针对问题寻找适合的书籍阅读学习,或者寻找适合的咨询师咨询成长,还可以参加一些亲子关系、亲子阅读成长营等,找到一群共同成长的伙伴。不成熟的父母的防御,让孩子在真实的自我成长中迷失了方向,误以为讨好的自我、暴躁的自我、戴上面具的自我才可以得到父母的关注、认可和爱。在不成熟父母的养育过程中,孩子的真实自我因缺乏养料逐渐被“角色型自我”替代。角色型自我,是不成熟父母的养育中,孩子为了应对父母不成熟的情感,发展出来的角色条件下的虚假自我。真实自我的成长需要充足的能量支持,而虚假的自我是无力和软趴趴的存在,没有特殊的事情,虚假的自我还可以应付一下,但是面临重要的人生抉择时,虚假的自我就会暴露无疑。3. 不成熟的父母的孩子的成长课题。长期与不成熟的父母一起生活的孩子会形成两种类型的自我:自我掌控型自我和外物掌控型自我。自我掌控型自我的孩子,对自我的要求十分严格,追求完美,他艰难地把不成熟的父母的成长课题一起背负在自己的身上,常常进入治愈型幻想中,幻想着自己未来一定会遇到一个懂自己的、能与自己情感联结的人。如果真的遇到了,那么对于自我掌控型的孩子是一种幸运;如果不幸地反复轮回于情感不成熟的漩涡之中,那么这些遭遇给他们带来的情感创伤是无限的。外物掌控型自我的孩子,喜欢用大吵大闹、怪罪外他人来推卸责任,这样的孩子也不太可能内省自己,一直会处于与不成熟父母的情感纠缠之中无法自拔。最好的办法是从不成熟父母的关系中挣脱出来,开始学习独立的生活。独立的观察、成熟的意识、摆脱角色型自我。(1) 独立的观察获得情感自由的第一步,就是学会评估你的父母是否属于不成熟父母的那类人,同时保持观察和独立思考,必要时关联自己的真实感受,跟随自己真实的感受。你唯一可以实现的目标就是按照自己的本心生活,不再扮演角色型自我来取悦父母。武志红在关系心理学的课程里讲过“好的家庭关系是有边界感的关系,反之,不好的家庭关系就像一锅粥。”成年后的孩子如果在觉察到这些事实之后,是有能力去重建自己的生活的,懂得不再牵扯于没有边界感的家庭关系之中。(2) 成熟的意识以下有3个方式可以让你在与不成熟父母的交流中保持平和的心态:方式一:表达之后就不再把事情放在心上。以冷静而公正的态度告诉对方你想要说的,不要试图控制结果。享受直接表达的过程,对方是否认同、是否因此而改变,你都不要再去介意,关键是这个过程中对自己保持一种良好的感觉。方式二:专注于表达,而非关系。专注于你想传达的信息,或者你想让他们知道的内容,比如你用这样的态度对我,我感觉到被忽视了,我希望你能理解我的不舒服等,专注于我们所想表达的,不要试图去期待对方真的改变。在心理学里面,畅所欲言也是一种疗愈方法,但需要谨记的一点是你在表达之前,先调整好自己的情绪,不要把表达变成抱怨或指责,我们平心静气地说,目的是将内心的积压释放出来,而不是再制造堵塞。方式三:不要与对方建立密切关系,不要被激怒。情感成熟的人可以独立地处理好自己情绪的安放,把自己的情绪独立出来,不再与情感不成熟的人的情绪交织在一起。不论他们怎样的回应,或者逃避,都不要继续和他们纠缠,你可以从这样的原生家庭中独立出来,身体的独立,以及精神的独立,找到自己想要去方向,继续前行。(3) 摆脱角色型自我为了实现“走出角色型自我”的目标,你必须保持观察,注意自己的感受,同时关注对方的举动。这样,不但可以保留自己对事物的独立观点,而且可以免受对方情绪的感染。在与情感不成熟的父母交流的时候,你必须明确在交流过程中自己想要得到的结果,同时观察对方的举止行为,谨防掉入情绪化的陷阱,专注于当下的事情,不要被自己的角色干扰,保持真实的自我。结语:小时候,我们必须依赖自己的父母,这让我们渴望得到他们的关注与爱。成年后,如果我们不想在之后的关系中还重复扮演童年的角色型自我,就必须与这个角色保持距离。任何事情中,我们多问问自己“这是我自己真实的需求吗?”当你的内心给你一个肯定的答复时,就相信和跟随自己的内心。虽然天性会给你带来哪些想法是你无法预测的,但天性对你的感受是很诚实的。接受自己想法和感受并不会让你变成一个坏人,相反,这会使你成为一个完整的人,使你成熟到足以理解自己的思想,引领你成为一个内心富足的人。你成年了,没有什么可以影响你,你可以开始属于自己的全新的生活。文:靖宇? (“靖宇心理”的主笔人,如果你喜欢在故事里学习,想知道更多的“生活中的心理学”以及“如何智慧地养育孩子”,那就一定请点赞和关注我!)责任编辑:殷水

72

打赏(2)

相关文章

网站地图湘ICP备2023018356号-2.考医师证双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