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心理问题问答集锦 / 正文

你是人群中的讨好者吗?(你是人群中的讨好者吗什么意思)

每次在问答社区帮人解答问题,都能看到很多人被自己讨好的性格困扰,他们多半对自己评价很低、为自己的人际关系而烦恼,并且非常在意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和看法。在人际中,总是表现出自卑、怯懦、内向不爱与人交流的样子。但内心其实很渴望被人喜欢和看见,由于长期无法很好的融入集体,让他们产生深深的自我怀疑和自我攻击,形成恶性循环。其实我过去也是这种状态,可能正因为自己也是亲历者,才能对这些有相似困扰的人感同身受。现在回想一下过去的自己,在与人交往时特别害怕别人不喜欢自己,当别人对自己有任何负面的言语,亦或是一个不屑的眼神,都能大面积的影响我的心情,脑海中,会不断回想别人说过的那些话、心里总是不安和难过,很久都无法平静。今天写这篇文章,一方面想要梳理一下自己的思绪,另一方面也想把这个梳理的过程分享给大家,让更多有这方面困扰的伙伴能够得到一些启发。01讨好者的性格是如何形成的?很多习惯于讨好的人都反应,自己对他人的需求非常敏感和重视,他们习惯于将他人的需求放在第一位,努力地让除自己以外的人感到满意和高兴。他们会不自觉的取悦他人,想要通过让他人高兴的方式来实现自己的价值。讨好者的这些行为,其实受到他们一些错误的、不合理的思维认知的控制和影响,迫使他们将自我认同建立在取悦他人、为他人付出之上。这跟他们早年的成长的环境分不开。很多讨好者都有一个比较强势、以自己的需求和感受为中心的父母,父母不太会照顾孩子个人的感受和需要,更多的是渲染一种要孝顺父母、从父母的感受和需求考虑的氛围。当孩子提出自己的需要时,他们多半是打压和否定,不会尊重孩子的意愿。除父母以外,你曾经所在的大环境也是影响讨好性格的重要因素。比如,周围的社会环境,如果很多人都在用讨好的方式处理人际关系,也会被孩子感知到,并且形成他们成年之后处事的方式。02讨好者背后更深层的需求如果你也有讨好的倾向,先不要急着否定自己,而是跟我一起来看看,你讨好背后有什么深层的动机和需求。人往往不会做对自己不利的事情,一个行为的发生,一定有它背后深层的需求存在。1. 自我保护的需要我过去也很习惯于使用讨好的方式去跟人相处,对别人的情绪非常敏感,起初,我错误的认为这是一种为他人着想、共情他人的表现,但随着我对心理学不断的认识和了解,我才发现,这种对他人情绪的敏感和在乎是一种自我保护。早年,我跟性格不稳定且强势的外婆住在一起,她每次心情不顺畅的时候就会对周围的人发脾气,言语中带着很强的攻击性,否定打压对方成为了缓解自己情绪的出口。当时幼小的我,为了在情感层面保护自己,就发展出察言观色的本领,每次当外婆生气的时候,就刻意做一些事情,说一些好听的话来迎合她,目的是为了把她哄开心了,让自己免受她言语的否定和攻击。所以,讨好者背后第一个深层的需要是:从情感层面保护自己,免受一些难以应对的情景给自己带来的焦虑、恐惧等情绪,从而避免一些伤害。2. 付出置换除了自我保护的需要,索取和置换也是讨好者一种非常隐秘的需要。讨好者在关系中看似很被动,但是其实是在通过付出的方式获得一些自己想要的东西。很多时候,我们都无法直接表达自己的需要,因为害怕被拒绝,于是会通过迎合对方的想法,不断付出、牺牲自我换取一些想要的东西。比如,我们经常看到一些老好人,他们对别人的需求有求必应,并不是因为他们多么热心,多么喜欢帮助别人,而是他们需要通过讨好,为别人付出的方式,来换取一个好人的形象,获得他人对自己的认可和好评。这种模式的形成有时是早年跟父母学来的,比如父母惯用这套方法处理自己的需要,那么孩子也会被潜移默化的影响,成年之后也只会用这种方式跟人相处,来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也有一部分人是因为自我价值感低,他们在生活中总是看不到自己的优秀和价值,也没有花心思去培养自己的价值,就只能用付出和自我牺牲的办法来获取价值感。03如何突破讨好者的性格模式分析了这么多,很多伙伴或许都按捺不住的想要得到改变自己讨好性格的方法了。很理解,因为我曾经也深受这种性格模式的影响,很讨厌自己卑微、被动、迎合他人时候的样子。当时我特别想赶紧摆脱这种状态,找回自信。但很遗憾的是,这种模式不是一日形成,改起来也不会那么迅速,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它得从你的认知、行为模式各个方面去突破。我说这个是为了让你有一个合理的心理预期,不让你对改善讨好者这件事抱有过于急切的预期,导致进展不顺时,形成心理上的挫败。首先,当我们觉察到自己讨好者性格背后的深层动机和需求时,其实就有了主动权,如果我们能够用更好的方式替代讨好来满足自己的需要,那讨好的行为自然就消失了。关键是,很多人都无法找到新的办法,只能被动的依赖过去这种习惯性的方式跟人相处。这里我的建议是,先培养取悦自己的能力。为什么呢? 因为如果一些东西你不那么依赖他人获得,而是寻找能够自立自足的办法,减少对他人给予的依赖,更容易摆脱这种讨好的状态。比如,尝试着自己给自己认可感、先学会搞好与自己的关系、找到一些可以支持自己的社团或者老师帮助自己获得自我肯定的能力。再比如多去发展自己的爱好和兴趣,培养一些自己的长处,当你有了一定的价值感时,自然会吸引一些人对你产生好奇和认可的人,不用非得去费力迎合别人。并且,不断牺牲自我,付出讨好的人,会让人觉得没有魅力,甚至让人厌恶,但是如果自己可以取悦自己,并且培养自我价值感,不仅会让人觉得你很有魅力,并且也愿意给你一些东西。如果你是因为自我保护而选择使用讨好,那么,你需要做的是,突破童年形成的创伤,并且学会与他人的情绪建立边界。这里涉及到两个方面的课题。第一个课题是,学会与别人的情绪分离,不做他人情绪的共同体,建立自己与他人之间的情绪边界。也就是你要意识到,无论是父母等长辈,还是你的朋友、同事、伴侣的情绪,你都没有必须的义务和责任去承担他们的情绪。很多讨好者,早年都被灌输了一种强制性的要为别人不爽的情绪负责和买单的信念,但是这其实是养育着为了控制我们而设下的圈套。很多父母无法处理自己的情绪就习惯性的把情绪宣泄给幼小的孩子,导致他们成年后形成了为他人情绪负责的习惯,一旦别人有情绪,他就会非常焦虑和恐惧,因为早年你就是这样被要求和对待的。但是现在,我们已经是有力量的成年人,你已经有能力做选择了,而不是一直被过往的模式控制,当他人有情绪的时候,我们是可以选择不去卷入和负责的。这不是一种自私,而是一种自爱。第二个课题是,克服自己害怕不被人喜欢的恐惧很多讨好者会不知不觉的去迎合别人,是害怕如果自己不去迎合,就不被人认可和喜欢。这是每一个社群动物共同的焦虑。而你也知道,这个世界上总会有对我们不满意的人,如果你非得控制所有人都喜欢你、不讨厌你才能安心,那得多费力。所以与其去费力向外讨好,不如向内直面自己的恐惧。其实恐惧这件事很有趣,你越是逃避它,不去碰那些让你害怕的事情,它就越是找上门来缠着你。当你不再逃避,直接面对它时,它反而会更快得到处理。所以,如果当你自己无法直面恐惧,你可以找到有效的支持者,给你提供力量和帮助去面对这份恐惧。最终的方向,都是要克服和面对自己害怕不被人喜欢和认可的恐惧情绪。只有真正的接受了,不是所有的人都会喜欢我,我也不需要所有人都喜欢我这种状态,你才能有底气做自己,而不去做卑微、怯懦的讨好者。??04最后的话我深深的懂得每一个讨好者的痛苦和困扰,其实他们都非常希望找回自信和发光的自己,能更好的爱自己,也能被更好的对待。在突破讨好这条道路上,我踩过很多坑,也遇到过很多困扰,但现在回头看来,这些坑没有白踩,我可以把这些经验分享给更多需要的人,帮助这些迷失的灵魂少走一些弯路,更快的找回自己,获得自信和尊重。这样想来,自己的经历就有了很深刻的意义。希望走出讨好的人们,你们有一天也可以把自己的心路历程分享给更多需要的人,帮助他们走出来。因为助人的同时,我们也在自助。本文首发于忘忧心理小窝公号(ID:wangyouxinli),转载请于原公众号后台联系原作者。文:咿呀树(伊然)? (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擅长个人成长,情绪管理,人际关系、创伤疗愈方面的话题和知识,希望自己的经历可以帮助到更多需要的人。)责任编辑:殷水

32

打赏(1)

相关文章

网站地图湘ICP备2023018356号-2.考医师证双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