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博主爸爸带娃半后,找到了产后抑郁的源头(爸爸带孩子知乎)

作者:李耳耳来源:微信公众号:洪恩儿童乐园(ID:hongenshizi)原文标题:知乎博主爸爸带娃半年后,找到了产后抑郁的源头,不是疼痛、不是忙碌,而是……前不久,我在知乎上看到了,一位带娃奶爸回答“产后抑郁有多可怕”的长文。这篇内容获赞3.1万,戳中了无数产后抑郁妈妈的心。他写道:在带娃的短短半年内,他从一个认为“为什么女人只要在家带娃,做一些琐事,却要抱怨个没完没了?”的男人,变成了一个“发自内心体谅、心疼妻子”的人。这不是因为他的孩子高敏感、高需求,而是他透过带娃,看到了产后抑郁的元凶:失去秩序感。看了他的故事后我发现,比起怀孕和带娃,“产后失控”才是最磨人的事情。01带孩子意味着失去了生活的秩序孩子出生后,他和老婆在一起创业,丈母娘是带娃的主力。直到有一天,丈母娘有事必须回老家,他便扛起了全职带娃的重任。那时,孩子6个月,处于“吃饱了就睡,睡饱了就吃”的阶段。于是,他拍着胸脯给老婆打包票:一定可以边带娃边在家处理工作。然而,现实总是比理想更“残酷”。的确,如果把带娃的每个环节都拆开来看,一点都不难。喂奶、换尿布、哄睡、吃辅食、洗澡,不过是多做几次就熟能生巧的事情。可问题是,孩子的行为是随机的、不可控的。把孩子哄睡后,你刚想去厨房准备辅食,碗还没拿出来,房间里就传来了哭声。你猜孩子是饿了,手忙脚乱地拿起了奶瓶,孩子喝了没几口,你才发现ta是想大便了。等你换好尿布,重新哄睡,回到厨房,水已经凉了,切好的水果氧化变黑了,一切只能重新开始。你无法预料到孩子下一秒会做什么,所以你必须时刻保持神经高度紧张,见招拆招,随着孩子的变化而变化。于是,你的生活从朝九晚五、作息规律,变得混乱、无序、失控。我想起自己刚生完娃的那段时间,我从没有像那时一样,如此想念过工作的日子。在公司里,我可以选择提前完成工作,也可以踩着截止日期上传文件。哪怕要加班到深夜,我也很少会崩溃,顶多有点难受。因为我知道,忙是暂时的,项目完成后,我就能给自己放个假。然而,照顾孩子的时候,我却轻微抑郁了。我不知道下一秒我要干嘛,明天会发生什么事情。老公安慰我“你做好手上的事情就行了”,可问题是,和孩子呆在一起,就意味着我一天24小时,手上随时会有事情。前不久,我看到了一段视频。一位妈妈原本计划,早上抱着妹妹,送哥哥上学。可突然下了雨,她只能半路折回家,给孩子换上干净的衣服。好不容易把哥哥送到了学校,她抱着妹妹去菜市场买菜。这时,她又接到了幼儿园老师的电话,哥哥吐了,她得送套衣服去学校。等她送完衣服、买完菜,已经中午了。原以为一个小时就能干完的事情,硬生生花了三个多小时。她想把妹妹哄睡后做饭,可好巧不巧,一向乖巧的妹妹,那天偏偏哭闹个不停,怎么哄都不行。她瞬间崩溃了,一时没忍住打了孩子的屁股。看着小小的女儿,她又后悔不已,一腔情绪无处发泄,她只好疯狂地扇自己耳光,看着就觉得疼。在旁人看来,她只要送孩子去上学,然后买菜回家做饭就好,可只有她知道,听起来轻飘飘的两件事,做起来有多磨人。而失去生活秩序的无助感,是没有真正经历过的人,永远无法想象和理解的。全职妈妈则更像身处一座孤岛,在漆黑的夜里,你能看到远方有船只灯光闪烁。你期待着他们来救你,却在日复一日的等待中,变得绝望、麻木。02失去了目标也就失去了价值感当一个人无法安排自己的一天,ta就失去了目标。因为当ta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时,ta就无法获得正反馈,进而拥有价值感。李承铉在采访中说,他之所以会产后抑郁,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他发现自己总是“耗得时间、精力非常多,但结果看来,却好像一天什么都没有做。”幸好,戚薇非常理解他,感恩他的付出。每当他怀疑自我时,戚薇总会说:“不是在外奔波的那个才是家里的顶梁柱,没有你,我真的顶不住。”他有足够的经济实力,有家人的体谅,复出工作后得到了戚薇的鼓励和支持。饶是如此,他依然逃不过抑郁的情绪,更何况身为普通人的我们呢?知乎博主@胖掌柜说,直到亲自带了娃,他才意识到从前自己对老婆是多么苛刻。孩子乖乖睡觉的时候,他看到老婆躺在沙发上玩手机,就忍不住责备:“孩子睡觉的时候,你多看看书不行吗?干嘛老是抱着手机没完没了。”后来他发现,经历了带娃时高度神经紧张的状态,一个人早已没有多余的力气,看似无所事事地玩手机,其实是在为精疲力竭的自己“充电”。但大多数人,都无法理解。小红书上一位妈妈说,带着孩子去外婆家,就是她最负能量的时候。一进家门,妈妈就要把她从头到脚批评一番。如果她胖了,就说她在家太懒,不运动;如果她没工作,就说她在家不思进取,不给孩子做好榜样。看似是“为你好”的字字句句,却给妈妈们带来了最大的伤害。因为这些话太“正确”了,以至于让人无法反驳。于是,她只能憋着一肚子的委屈和怨气,在一声声的“你不行、你不对”中,逐渐变得敏感、多疑,最后,连自己都觉得,也许是自己做错了。摧毁一个妈妈最好的方式,就是让她觉得:我不够好。可明明,她们已经很努力了。产后抑郁,很多时候不是因为妈妈们不够好,而是因为她们的家人,给了她们太多的压力。03重构秩序需要家人的支持曾看过一个比喻:孩子探索世界时,就像一个新手司机在开赛车,看似横冲直撞的他们,其实内心是恐慌的。而妈妈,就是坐在副驾驶上的老司机。她甚至不用说话,一个坚定温柔的眼神,就能让孩子感到安心。其实,妈妈和爸爸的关系,也是类似的。妈妈慌张无措的时候,爸爸一句“没事,你已经做得很好了”,无疑是最好的定心丸。唯有如此,妈妈才能重拾信心,一点一点构筑出新的生活秩序。重构秩序的方法有很多,这位奶爸@胖掌柜的方法是,做家务。不同的是,他把家务看作自己的KPI,这不是他的责任,但他能从中得到被认可的价值反馈。地板是干净的,说明他工作完成得很好。老婆无意间说了句“衣柜收拾得真整齐”,他便将其视作“同事”的肯定。也正因如此,他最无法忍受的事情,就是家人对他劳动成果的漠视。他说,那段时间,他发现老婆上厕所时,一连好几天没有把手纸扔到垃圾桶里。在老婆看来不过是不值一提的小事,但他却足足发了一分钟的火。重要的不是事情大小,而是他创造的价值,有没有被肯定、被珍惜。认可他做的事情,也就意味着认可他的个人价值。他说,他这才理解了,为什么很多产后妈妈,反而变得爱折腾了起来。有人想当微商,有人抽风式减肥,还有人刷屏式晒娃……也许,这是妈妈们在为自己设置一个KPI,在达到目标的过程中,逐渐找回对生活的控制感,和对人生的控制感。在这个阶段,不要对自己太严格苛刻,追求世俗意义上的成功:做个大项目、升职加薪……而是聚焦自己的内心,探索感兴趣的事情:插花、练字、甚至是看电视剧。只要能让自己的状态放轻松,让她们内心重新充满动力,任何事情,都是好事。一个新秩序的开始,在于一个又一个的小目标。因此,家人的支持和肯定,对妈妈来说,有着非常大的意义。理解她们的小固执,体谅她们没来由的消极,在乎她们的一举一动。唯有如此,她们才能安心前行,因为“副驾驶上有人在陪我”。共勉。作者简介:李耳耳,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洪恩儿童乐园(ID:hongenshizi),洪恩旗下新媒体。致力于让家长育儿更轻松,孩子成长更快乐,为家长和孩子提供经过创新研发的高品质、多种类产品,包含自主互动App、互动内容和智能设备等,覆盖多样的主题内容,培养孩子的语言力、逻辑力、阅读力与创造力,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然兴趣。

恋爱失败,父母冷嘲热讽,我只希望我不曾来过这世界

抱抱你,亲爱的!


你现在需要休息,不要想太多,对父母的冷嘲热讽先放在一边,不要去在意。

关掉一切外在影响你的因素,但并不是说不理会父母,而是对他们的态度保持冷静。


在人生道路上,无论遇到什么样的问题,遇到任何妖魔鬼怪,

我们自己不站起来,别人是无法帮助我们的,

能帮助自己的,只有自己的内心,我要活下来,

每到考试就会焦虑,这算是被原生家庭影响了嘛?

亲爱的题主好!抱抱你!

我是阳光,感恩相遇在壹心理!

题主求助的话题是说:“ 每到考试就会焦虑,这算是被原生家庭影响了嘛?”

其实,当我们呱呱坠地一张白纸来到世上,在我们人生成长过程中,肯定会受制于原生家庭产生带来一些性格、思维、心理、习惯、行为、模式等方面的影响,然而,最终能够起到决定作用的,还是在于我们自己的“知行合一”情况,恰如,题主现在对自己的“焦虑”情绪有所觉察,这就为改变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这就是意味着改变的开始,这里,我也愿意分享一下我对此的反思与想法,供题主参考。

“最绝望的不是‘生病’,而是无人理解” :怎样才能拦住想自杀的人?

林大发 | 作者Keane、笛子?| 编辑你最近应该也听说过“胡鑫宇”这个名字。?离奇失踪 100 多天后,15岁的他,被发现在学校附近的粮仓里悄然死去。?很心痛。?更心痛的是,警方调查发现,在胡鑫宇生前录制的音频和写下的文字里,他不止一次表达了轻生的想法。?自我厌恶——?“新环境真的难适应,我这内向的性格真烦……”?强烈的孤独和被抛弃感——?“我试着销声匿迹,原来我真的无人问津”。?找不到活着的意义——?“我是否存在,已经没有意义了”。?在胡鑫宇事件的悲剧里,除了求救信号被错失,不知你有没有留意到一个问题。?在最后放弃生命之前,他不止一次拷问自己:?“如果我不活了,将会变得怎么样?”“说实话没有理由,只是觉得没意义,如果真跳下去了会怎样? ”“哎,我真的是想跳。不想,我应该是不想……”?犹豫。徘徊。不确定。?至少在那一刻,他没有很想结束自己的生命,他还有求生的本能。?或许,不是每一个自杀的人,都做好了去死的准备。?或许,他也曾想试着,努力活下去。?或许,他也在等待一个能拦住他的人。?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年来,胡鑫宇式悲剧并不是个例。?一年前的刘学州,再之前的鹿道森,还有更早以前的@Neuuuuu、@走饭……?据南京脑科医院在柳叶刀上发表的数据显示,中国青少年群体中,非自杀性自伤的发生率高达27.4%。?每一个生命逝去,我相信最难过的一定是身边爱他们的人。?遗憾,痛苦,内疚自己在哪里没能拉住TA。?今天,壹心理想和你聊聊:?想拦住一个想轻生的人,我们能做点什么???01最绝望的不是“生病”而是无人理解我们到底怎样才能拦住那些想自杀的人??胡鑫宇事件发生后,人们一直试图探讨这个问题。?前两天,一封名为《胡鑫宇,请给心理指导师五分钟》的公开信,引发了全网争议。?其中有几句话让我印象深刻:?“你甜美的微笑,不就是父母最值得的骄傲。”“你每一个存在的日子,都家庭圆满!你走后的每一个清晨与傍晚,都是爹妈暗无天日。”?网友们说:“看完更想死”……?为什么??这让我想起韩国的麻浦大桥,因为在这里投江自杀的人太多,政府想了个办法。?只要你靠近栏杆,就会触发感应灯,灯牌上有很多加油和鼓励的话语:?你最近过得还好吗?你喜欢的人喜欢你吗?不要悲伤。最光明的时刻就要快到了。??还有各种温馨的家庭合照,海鲜面和年糕的美食照,试图让自杀者相信“人间值得”。?一年后,麻浦大桥的自杀人数,提高了?6?倍。?发现了吗?这两件事都印证了一个难以置信的现实:?那些满满“正能量”的加油和说教,并不能鼓励一个人活下去。?在生命最后 5 分钟,告诉一个对未来绝望的人:?“不要想太多”。“不要太悲观”。“加油,挺住”。“明天会更好”。?对他们来说,这不是治愈。?是更大的心理负担,更大的无力和无望感。?是在否定他们的情绪和感受,无视了自杀者的痛苦。?作家马特·海格,曾是重度抑郁症患者,他在《活下去的理由》里写到:?“如果你以为一个抑郁的人想要的是快乐,你错了。?他们根本不关心什么快乐,那太奢侈。?他们只想脱离痛苦。”所以,在我们讨论如何托住自杀者之前,我更想说的是:?看见,是疗愈的开始。?而在看见之后,更需要的是充满“理解”和“接纳”的共情:?我理解你当下的痛苦,我接纳你现在的无力与绝望。?我不会急于拉着你离开痛苦。如果你愿意,我想陪你一起经历它,理解它。?是的,世界上最绝望的不是“生病”,而是无人理解。?就像心理学学家荣格所言:?“孤独,并不是来自身边无人。感到孤独的真正原因是,一个人无法与他人交流对其最要紧的感受。”?02渴望被理解的根源是渴望被爱对活得痛苦的人来说,从“想死”到“决定去死”,通常会经历一段漫长的挣扎。?他们也曾试着,努力活下去。?我在鹿道森的遗书里,发现了这一点。?第一次知道鹿道森,是因为他被全网紧急寻人。?当时他已经是公认的优秀摄影师了,作品还被时尚杂志《VOGUE》收录过。?但他决定结束这一切。?在他的遗书里,我们发现,“爱”这个字出现了 27 次。?“没有人会爱我”——?爸妈永远说家里没钱,说“你这个月没挣到钱”。没人关心他快不快乐。?没有爱,没有生活动力。?“我是否不值得被爱?”——?小学 3 年级,爸爸给他出了道 4 年级的数学题。?他不会,爸爸也没有半点安慰和鼓励,穿着皮鞋狠狠踢在他身上。?他很害怕,也很不安:“我是不是不值得被爱?”?即便成年以后,这件事他每想起一次就哭一次。?他太渴望被爱。?从小缺爱的人,无法形成良好的自体。?自体心理学创始人科胡特认为,自体是一个人内在世界的核心。?一个人要形成完好的自体感,要满足 3 种最基本的需求。?a.?镜映需求:?我们需要从重要的人,尤其是养育者那里得到正面的回应。?即,被承认、被接受、被认可、被欣赏……认识到“我是好的,且是被爱的”。?b.?理想化需求:?我们需要与有力量的、崇拜的理想化客体联结,让自己感到有依靠、被照顾,产生坚定的安全感。?即,我知道有一个很厉害的人,TA会稳稳地在我身后保护我。?c.?另我或孪生需求:?我们需要体验到,世界上有另外一个人,和我有“基本的相似性”。?我们能够彼此分享心里的小秘密,互相理解,获得归属感。?这种“相似性共鸣”,主要产生在兄弟姐妹、朋友以及伴侣中。?科胡特认为,满足这3种基本需求的人,会形成凝聚的核心自我。?从而相信自己是好的,有足够的自我价值感,内心会有源源不断的力量,从生命内部喷涌而出。但明显,这3种基本需求,鹿道森都缺失了。?在家得不到父母的爱,在学校又因为“长得像女孩”,长期被校园霸凌……?以至于很多年里,他尝试自救,想要摆脱阴影活下去。他问:“世界,你是否可以听到我的呐喊呢?”?答案显然是否。?在长期不被理解、不被爱的孤独里,活着不再是享受。?而是“我好累”。?03我们互不相识却能彼此治愈?“谁来抚平我的伤口,谁又来治愈我呢?”?鹿道森的呐喊,刺痛了很多人。?他的微博留言区,成了一个大型树洞,超过 18 万人在这里留言。?有的同样是“留守儿童”“校园霸凌经历者”,但更多的还是迷茫痛苦的城市青年。?他们在这里倾诉那些,无法被理解的内心独白,也在这里寻找内心曾坍塌过的“同盟”。?-“我熬不下去了啊,反正没有我妈,我也会活不下去,那我先走吧。”-“你那么可爱,我们都很喜欢你。”?-“感觉这个家开始慢慢地把我往外推了,好想买房子一个人住啊”-“会的,要好好长大去过自己的生活。”?他们互不相识,却被对方救了一次。?自体心理学认为:?如果一个人早年遭遇了创伤,比如镜映需要和理想化需求都没有得到满足。 那么,孪生需要的渴求和作用就会放大。 也就是说,TA会更需要同学、朋友、恋人,甚至是有着相似经历的陌生人,让自己知道: 我不是可有可无的存在,我也不是孤独一人。前几天,我在壹心理 APP 发起一个故事征集,想看看#那些曾经想过一了百了的人,是怎么挺过来的#。?用户@君~心念说,她曾绝望地自杀过,“网站的网友看到我的遗言,想尽办法找到了我,安慰我,开导我。那一刻,我感觉好暖”。?用户@馨鱼说,她曾经在学校被闲言碎语逼到墙角,家人选择相信学校的信息,她差点崩溃,“要不是有人陪我哭了一场,告诉我她也和我一样,叫我和她一起面对,我可能也难受到不想活了。”?孪生需要,就像人的一根拐杖。?在你无法独立行走的时候,抚慰你,支撑你,让你能有力量站起来,走下去。?甚至假如连这根拐杖都没有,自己也可以成为第一根拐杖。?还有一位读者来信告诉我,她曾经爬上楼顶,渴望跳下去。她确诊了抑郁症,“父母不敢相信,不理解为什么我变成了这样”。?她告诉好友,自己得病的消息,“以为他可以拯救我,结果受不了我的负能量而离去。”?高考不如人意,“于是他们说我的高中三年白费了”。?后来,她给同患抑郁症的挚友写信,尝试用自己的经历陪伴同样痛苦的人:?“我很感激它,让我更能理解你以及这个群体,让我对生命的感受更刻骨。这是生命骨子里的韧性。所以我活着。”?她想起挚友说过,很多抑郁症会被抛弃,“但是我不想抛弃他,他只是生病了,而我有这个能力可以去陪伴他。”?她不断靠近“内心的黑狗”,挣扎着活了下来。?这几年,她慢慢放过自己:“我不是怪物,我没有错,我只是千万个区别于正常人中的一个。”?也重新找到了意义:“生命没有意义,那是我们自己赋予的、选择的结果。”?现在,她很想去看一眼极光,玩一次蹦极。?在她内心不断崩塌和重建的过程里,我看到了一种,生命最原始的韧劲:?在偌大的世界里,你可能会以为没有人爱你,但不是的。?总有人会爱你。?最最最重要的是,你其实也在拼了命的,想找到活下去的动力,想尝试爱自己。?一个普普通通却也闪闪发光的自己。?就像《曾经我也想过一了百了》歌中唱的:?“因为有像你一样的人存在?/ 我稍稍喜欢上这个世界了 / 因为有像你一样的人存在 / 我开始稍稍期待着这个世界”。?04我们还能做什么?我还想和你分享,最近看的一部日本纪录片,叫《别让年轻人选择死亡》。?有一幕我特有感触。?长野县有一场对高中生监护人的培训会,想告诉父母,怎样捕捉孩子自杀的求救信号。?毕竟,这里十几二岁年轻人的自杀率位于全国前列。?他们说到很重要的一点:倾听。?对那些不擅长表达内心的孩子,倾听很重要。?比如主动问他们的感受:你心情怎么样??不要否定,也不要给建议。?你只需要很认真地听他们说,看着他们的眼睛,点头附和他们的话。?这时候,有位妈妈眼红了,她说:“孩子有他们的世界,但我只对自己看见的部分指手画脚。”?一位失去儿子的爸爸反思:?“哪怕只是听他说?5?分钟,10?分钟也好,说不定就能阻止他迈向死亡的那一步。”?自杀分析团队队长,跟一帮年轻人聊完后,也哽咽地说不出话。?本以为是生活艰难,难以喘息,但每一个让人对生活感到窒息的理由,都是那么地无助。?年轻人觉得不应该只讲自己的事情,不会有人在意,有烦恼也不会跟周围人开口。?所以“对自杀的干预措施总是为时已晚,是因为先有自杀的人,然后我们才开始制定对策,总是来不及的。”?我也在思考,除了及时捕捉自杀信号:?l? “看见”他们的痛苦。?l? 尝试去真正地理解和接纳。?l? 真正地倾听和陪伴。?05写在最后?我想起去年自杀未遂的奈砂小姐,她说挽救自己只需要一句话:?“你可以休息的,你可以停下来的。”?当你的身体发出什么也不想干,甚至不想活下去的信号,就是在提醒你:?或许你扛了太久了。或许你忽视自己太久了。你很累了。?上学的孩子,父母能否允许孩子停一停??工作的成年人,能不能允许自己停一停??我知道,这不仅要依靠个体的努力,更需要各方面体系的完善。?但托住每一个自杀的人,拖住每一个心累的自己,是我们共同的愿望。或许我们每一个人,都曾是胡鑫宇。但愿我们每一个人,都不再是胡鑫宇。愿胡鑫宇式悲剧,不再重演。世界和我爱着你。?- The End -

习惯性的压抑背后,我付出了什么代价?(常常压抑自己的情感会怎么样)

妤间富锛屼綘濂斤紝甯屾湜鎴戠殑鍥炵瓟鍙互缁欎綘甯︽潵涓€浜涗簺甯姪銆?br>
寰堝浜洪兘鍜屼綘涓€鏍凤紝瀵逛簬鍘熺敓瀹跺涵锛屽張鐖卞張鎭紝涓嶇煡閬撳浣曞鐞嗗拰鍘熺敓瀹跺涵鐨勫叧绯伙紝鎯崇寮€鍙堢涓嶅紑锛岀煕鐩捐€岀籂缁撯€︹€?br>
涓嶈瀹虫€曪紝涓嶈鎷呭績锛岃櫧鐒舵垜浠幇鍦ㄦ劅鍒版棤鍔涳紝浣嗘槸鍘熺敓瀹跺涵涓嶄細鍐冲畾鎴戜滑鐨勪竴鐢熴€?br>
鎴戜滑鍙互閫氳繃浠ヤ笅鏂瑰紡锛屾潵鎴愰暱涓烘洿绋冲畾鍜屽己澶х殑鑷繁锛屽瑙傞潰瀵规垜浠殑鍘熺敓瀹跺涵锛屽鐞嗗ソ涓庡師鐢熷搴殑鍏崇郴銆?br

<< < 2 3 >>

最新文章

  • 隐性焦虑人群:每时每刻都在忙碌,一停下来就难受
  • 丈夫思想特别单纯,考虑问题很不周全,像个孩子?(丈夫思想特别单纯,考虑问题很不周全,像个孩子一样)
  • 女生总回你“嗯”,该咋办?
  • 原来疯狂追剧也是一种病
  • 如果知道老公外面有人了怎么办,男人外面有人会有这些表现
  • 专家:人际交往障碍成青少心理问题焦点
  • 女生挑选男友的3大标准,你符合吗?
  • 卫生检验师证什么时候考试报名啊多少钱啊.卫生检验师证什么时候考试报名啊多少钱啊一次
  • 心情说说挽回句子,能挽回爱情的一句话
  • 三个开场白教你和女生聊天!
  • 助理服装设计师证怎么考取的呢.助理服装设计师证怎么考取的呢知乎
  • 相亲一个月见家长快吗,一般处对象多久见家长
  • 为什么女人喜欢用生气来经营爱情
  • 强生集团女继承人因偷窃女友内衣等被捕
  • 六十岁男人为什么会出轨,无非是三个原因
  • 护理学考心理咨询师证有用吗.护理学考心理咨询师证有用吗
  • 离婚后给不了孩子陪伴的说说,不能陪伴孩子成长的遗憾说说句
  • 白领关焦虑症 引发跳槽热
  • 心理咨询师证国家文件.心理咨询师证国家文件有哪些
  • 为什么恋爱中受伤了还不愿放手
  • 保安劫杀大学生情侣并侮辱尸体获死刑
  • 男人害怕哪些事情 不同心理变化分析
  • 男人变心怎么办?夫妻之间多一点沟通交流
  • 老公和同事出轨怎么断,我该怎么办才好
  • 老公总是爱跟别的女人聊天怎么办,怎么让丈夫跟其他异性保持距离
  • 相亲男生看上你的表现有哪些
  • 你不需要证明你自己!
  • 五招助你提高睡眠质量
  • 心理咨询师证怎么考需要什么条件
  • 4种诱惑让男人为你倾心
  • 网站地图湘ICP备2023018356号-2.考医师证双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