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
工作中难免有被领导说的时候,我也有过类似的经历,非常理解你现在的感受,抱抱你。
那我们回头看一下这件事本身。
昨天因为你让学生一节自习,阅读课外书。被副校长巡视到了,一时紧张没有好好解释。
这里面有你想对孩子们“一视同仁”对待的,我个人也认为是正确的做法,就是不上新课。
你嗓子疼,本身是应该被同事、领导给予关心的一个状况,可是你面对领导的紧张,可能让你没有说清楚,非但没有得到理解,反而被认为孩子们不应该上自习课的副校长认定为“消极怠工、不作为。”
所以,副校长本着她“监督各位老师”的工作职责,告诉你不能让学生自习的时候,你只说了句:不好意思。
等同于没有为自己辩解,没有说出自己的想法(一视同仁对待孩子们)和自己的困境(嗓子疼)。而这样,会让副校长认为:她自己的判断是对的,你就是故意让孩子们自习的。(其实,每个人都喜欢认为自己是对的,不喜欢被反驳。副校长那个人是这样,你也是,我也是,这是一种普适的人性。)
所以,可能她回去后,可能会认为,一再强调“不能让学生自习”,对整个学校来说,是非常必要的、是非常正确的、是需要大力去宣传、以避免此类事件再次发生的。(这是她的工作职责所在、也是她需要证明自己是对的、证明自己的想法、做法很正确、很必要的。)
结果回办公室,9点教研组长说接到副校长电话,再次提醒我这件事。
10点半副校长在大群里又说禁止老师让学生自习。
2点学校OA发文件再次提起:要求行政加强巡视,禁止老师让学生自习。
原以为这件事终于结束了,今天中午校长遇到教研组长,又问起这件事
组长回来告诉我,校长又来过问。
这是后来导致你越来越沮丧的“一系列”暴击。
但是,我要提醒你的是,一方面,我需要你跳出情绪,去注意到是:教研组长、OA、副校长、校长几个之间,沟通上的“时间差”。换句话说,可能是他们沟通上的时间差,才导致了过问了你几次的“不依不饶”。
一方面,我需要你跳出情绪,去再看几次“不依不饶”。
除了教研组长顺着副校长、隔几天的校长的意思,做他两个的传声筒,给你“敲了2次编钟”。
而大群、OA,里只是传达领导意思的“日常提醒”,而且是针对全员的,应该也没指名道姓。
这说明,可能不止你一个人这样,因为大家作为老师,那么多孩子缺课的情况下,不可能只有你想一视同仁对待孩子们。当然这对咱并不是很重要。
你只需要知道,大群和OA并不是在“针对你”,只是一种通知,或者说提醒全员“不能让孩子们自习”这件事情而已。
所以你对事件如何去“解读”,会令你的情绪、进而想法产生不一样的感觉。
你的郁闷,在办公室的抱怨。其实都是因为你的一个错误的对信息的解读:
所有的一切,都只是在针对我一个人而已!
但其实呢,你冷静下来后,内心很明白:
后来想想,确实是我不够谨慎,而且又在办公室抱怨,自己做错还不接受。
主要让你继续烦心,继续疲惫的原因在于:
你无法原谅自己不完美,无法接受被别人批评,也觉得自己在工作中怎么那么愚蠢总是犯错。—————自我质疑、自我否定、追求完美主义,对自己非常的严苛,无法自我接纳:去接纳自己的不完美,从而去爱自己本来的样子……
看见了吗?最终,让你疲惫的是内耗,而不是事件本身,不是副校长的“抓包”和衍生出来的各级各层的附和之声———那些现实都已经过去了。
你过不去的,是你自己内心的坎。
那怎么办,调整自己呗。
做法上,以后遇到缺课孩子太多的类似情况,咱不自习,可以上复习课,咱嗓子疼不想说话,可以让孩子们自己当“小老师”,上台讲题,或者写几个开放性讨论题目,让孩子们分组讨论,再起立回答………
想法上,“知错就改”嘛,孩子们在不断试错中成长,大人为什么就不可以呢?“终身学习”的理念,生活中各个方面都适用。
难道当老师就不能在错误中学习、成长、进步了吗?那在我们医院,为什么老大夫总是吃香、被病人更多的信任呢?
最后,关于“完美主义”、“自我攻击”这个心结,你一定要花时间去寻觅它的来处、去注意它会造成的各种心理问题,主动寻找改变这个思维方式的方法。
悦纳自己,也是人生一门很重要的功课,你要好好做作业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