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心理问题问答集锦 / 正文

为什么有些事就是不愿意做,什么是愿意,怎么修炼?(为什么有些事不想做还是做了)

你好


为什么有些事就是不愿意做,什么是愿意,怎么修炼?


虽然提问看起来有些模糊,但是仍然能够看得出题主对生活是有思考的,并且根据自我的观察尝试得出一些结论,但是得出的结论不够信服又或者说想通过更深入的探究理清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波动性,这样的波动性又是怎样影响我们自己的感受,从而改变我们的行为和生活方向。


人类所有的行动都来自思考与感受,换句话就是我们的行为并不是直接来自于当下的感受,行为的产生原因更为复杂,影响它的因素有我们的习惯、认知、情绪,另外来自外界的刺激(环境影响),我们无法判定婴儿行为是因为什么原因产生的,因为婴儿无法与我们沟通,因此我们只能通过感知来感受婴儿想要表达的感受与想法,同样,对于1~2年级的小学生的苦恼,我们也无法第一时间准确判定他们的行为产生原因是什么,这就像一个母亲面对痛苦中的孩子,也无法清楚的了解孩子痛苦难受的原因是什么,这是因为孩子在认知并不完善,孩子是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影响,且没有自我情绪的察觉能力前提下,孩子行为产生的原因是多种的,那么成年人的行为产生原因就更容易觉察或判断吗?


成年人的行为仍然伴随多种情绪与环境压力的影响,产生的行为原因也是多变的且复杂的,而只有对自我了解较清晰,自我的情绪察觉能力较高的人,他们能够第一时间判断出影响自我的行为原因是什么,从而能够通过自我的意志力有效排除负面干扰,及时调整情绪,做出对自己最有利的选择。


例如,一个经常有反思自我行为能力人和一个对自我感受与情绪察觉能力并不高的人,面对同样的问题,即便问题难度并不大,但是能够带来一定的痛苦感受,此时,前者往往能够通过自我调节能力改善自我的感受,而后者更容易陷入环境的干扰与情绪的干扰感受到更多痛苦。


所以,影响我们的行为最主要的因素可概括为认知能力、观念(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习惯(生活习性),个性、气质等,通常最直接影响我们的行为方式的则是认知度、价值观、个性。


如何改善自我的行动力?


1、提升认知能力、拓宽自我边界。


最近流行,“如何应对摆烂心态”的问题,问题源自于大家对当下情况的焦虑与无助心态,很多人也对“摆烂”有不同的想法与感受,但是不得不承认的是持续的摆烂是情绪低迷、失去了自我情绪调节能力的状态,我们需要通过不断提升内心的能量,帮助自己改善持续的负面情绪,走出极端化思维。


也就是要成为情绪的主人,同时提升看待问题的能力,当对问题的分析越接近本质,我们往往越是能够做出有利于自己的选择,反之,我们容易陷入问题的刻板印象和偏执化的行为。


2、不同的阶段带来的成长是不同的,保持平常心。


如果,有一个好消息发生就会开心,有一个坏消息就立即陷入情绪的低落,那么此时就要引起内心的警觉,因为习惯于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不利于我们的心智成长,遇到问题会不自觉的陷入绝对化的思维,如“我做不到,就代表我不够好、我不配”、“我太丧了,无法做好一件事情,好运都是别人的”,这样的消极心态其实是因为情绪波动带来的影响,当事情不能按照自己的期待走向发展的时候,要避免将问题绝对化与应该化的思维。


不同的人生阶段,所遇到的问题和获得的成长是不同的,我们要做的就是专注于当下,做好眼前的事情,用一颗平常心去应对世界的纷繁复杂,少一点苛责、多一点鼓励、少一点失望、多一点善良,我们才能不是去感知幸福的能力。


3、承担问题的责任,接纳自己。


“愿意”或“不愿意”来自于选择的结果,但是背后的真实需求却是需要被看见的需求,我们每个人都不会做的完美,但是每个人又在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的路上,对于感受与情绪是模糊的时候,我们往往无法选择出真实意愿的选择,但是请不要过分自责与内疚,学会接纳自己,敢于迎接问题带来的挫败感,同时也敢于突破创新,我们的情绪就不会被外界所轻易所控,而是能够掌控在自己的手里~。



祝好~加油~







相关文章

网站地图湘ICP备2023018356号-2.考医师证双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