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
抱抱你~不气馁,“强势”的外表下通常都有一颗脆弱的内在小孩,因为曾经不够被关注、被重视,总能感觉到自卑,在他人面前感觉矮一截、低人一等,恐惧表现真实的自己~
*自己是女生,但是无法接受自己,这是谁的错?
小时候家里重男轻女,家暴女性、家暴幼小的我是常事。从小不断被灌输“女的不行,女的可怜,没男人就不行“的思想。
但并不服输。从小性格上模仿男生,不输男性。总算也小有成就。
现在二十多,当谈婚论嫁,但第一不想承认自己是女性、被当成女性看待(可能因为女性在自己印象中是弱小的代名词,一直不愿意承认自己弱小),第二不太信任男性,对婚姻排斥、没有安全感,不愿意赌。
对于原生家庭的养育以及教养方式,我们都希望每个家庭成员都能充分尊重孩子的感受、需要,给予他们必要的照顾与关怀,但是大部分的情况,认知度上并不成熟的父母,常常用错误的方式对待孩子,给予孩子内心上的阴影与创伤,其中,上千年来沿袭下来的“重男轻女”腐朽思想,错误的世界观,最为典型和需要整改。
无疑,与这样的父母生活在一起,比起缺少的关照,精神上的痛苦是更大的,父母会不断的贬低他们的价值,削弱他们的自尊,放大他们的缺点,反应的恰恰是自身本身缺乏的认知度,一个正确对待孩子的观念,他们将自己本身的需要强加于孩子身上,这让孩子无法无限制的满足到他们的期望,感觉到更加无力,这也是他们感觉自己不够好,不够完美,感觉到自卑的深层原因。
也许,童年的他们一开始因为本身力量的薄弱,需要来自养育者的照顾才能生存,他们只能选择妥协,但是被否定的自己,自然也就很难对自己的产生理解与接纳,这也是成长后的自己总是表现出对抗、强势来保护自己的原因,以及面对否定自己的父母,无法做到原谅,也难以进入健康亲密关系的原因所在。
就如,题主所说,“让自己表现的强大”是为了获得父母的认同,但是当再次调转目标,需要进入亲密关系,这样的“强势”面具带久了,就会失去感受真实的自我,接纳自我的能力,渐渐就会产生对内攻击,感觉到矛盾与痛苦。
怎样走出“童年”创伤?
了解了童年的创伤来历,已然成为成年人的自己,其实已经不同以往,有了充分照顾自己的能力,但是感受仍然活在过去,这是我们很难走出原生家庭影响的原因~
此时,我们需要将感受力拉回当下,清晰的将感受与现实分离,要知道过往的经历已然过去,父母存在的腐朽思想,只要题主勇于选择拒绝,是无法再像儿时一样起到决定性的影响力,而之所以感觉到父母的影响力仍在继续,正是源于自己对影响力的关注与接收,父母的影响力就会持续。
例如,小时候,父母咒骂“可真没有用!”,这句话的影响力在儿时可能因为没有逃脱的环境、以及如雷贯耳,就会产生自我怀疑,但长大后的自己,再去听到这句话,就有了更多力量去拒绝接受负面影响力,因为成长后的自己,认知力完善,内心就不会轻易被动摇,她会知道,对方说出的每句话,其实并不会与自己产生直接的联系,有时他们(父母)说出的需要,其实正是来源于自我的缺失,而非对方的问题。
其次,正是自己的问题,接纳自己,拥抱内在小孩。
虽然自己不愿承认,但无法控制别人不把自己当成女性看待、要求。不知道该以什么心态活下去。
因为父母的扭曲的认知观念,错误的养育方式,导致题主对自己的存在价值产生了怀疑,很难接纳自己,这是非常正常的感受与情绪,因为从未被接纳过、认同过,就会更加恐惧坦露真实的自己,但是越是无法接纳自己,自卑感就会更重,更容易感觉到自我不够好,不断的挑剔和追求完美。
但是,问题并不会因为逃脱和回避消失,焦虑感也会提醒自己需要正视问题,才能得到真正的宁静与自由,而解决焦虑的答案就是接纳,接纳真实的自己,学习给予自己感受到否定的理解与接纳,此时才能真正走出因为自卑带来的负面影响力,走出原生家庭的枷锁,重新感受自己、认同自己。
要知道,取悦父母,并不是孩子的责任与义务,而人类生来不完美,我们不需要因为满足他人期望而活着,更不需要再无法满足父母的不合理的期望,感觉到羞耻,如果父母强调和否定自己,此时唯一要做的就是选择说“不”,拒绝他们伸向自己的不合理要求~
做自己,并不是需要渴求和被允许的愿望,而自由的表达自己,才是我们理应追求的目的~
祝好~加油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