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你好,希望我的回答可以给你带来一些些帮助。
抱抱你,我知道那种感觉,因为14岁的时候,我们处在青春期,也正好是社会我的形成时期,这个时候,重要他人对于我们的评价会非常影响我们对自己的评价,而那个时候,出现的那位家长,肯定是对你来说非常重要的一位家长,你对他的话是非常在乎的,对不对?可是,他给到你的一直是批评,所以,你会觉得自己不够好,就会变得自卑、抑郁,而这个情结如果一直没有打开,你的耳边就会很容易出现他的那些批评的声音,还是觉得自己不够好,觉得自己不行……
过去的经历我们很难改变,我们能够做的就是去调整自己对待这件事情的态度,然后,接纳自己的状态,并采取一些方法去调整自己的状态,可以通过改变认知,转变信念,情绪疏导以及发挥优势等方法逐渐建立起内在的力量和对自己的肯定和信心。
给你的建议是:
理解自己,客观看待重要他人对我们的影响。
刚刚说了,我们在3、4岁到13、14岁的阶段,是社会我形成的阶段,在这个阶段,我们会根据别人对我们的评价来认识自己,如果这个阶段,我们总是受到父母、老师或其他人的负面评价,比如说我们长相不好、性格不好等等,都会让我们渐渐内化这些负性评价,长大后就特别容易否定自己。
而这个阶段接受到的正性评价更多,得到的肯定更多,我们对自己的评价就会更积极,长大后也会更自信。
因此,你就会明白,为什么自己会变得自卑,抑郁,因为你内化了他对你的负性评价,没有得到自己看重的人的认可,内心也是非常失落的。但是,过去的这些经历已经发生了,你没有办法倒回去,但你可以调整你自己,你也可以客观地来看待他对你的评价。
他当年为什么要那么说你?这些原因是否有过探索呢?他是不是对其他人也总是有批评和不满呢?除了对你的批评,是不是他也还是有过对你的一些肯定和表扬呢?其他家人有给过你积极、正性的评价吗?他们对你的积极的评价有哪些呢?
当你进行这些觉察,你就会发现,其实别人对我们的评价都会基于当时他自己的状态,可能当时他自己状态很不好,所以就容易对周围的人发脾气,他其实气的是他自己,但他找不到合适的渠道,于是就会找到比较弱小的孩子进行批评,这当然是不好的方式,但是他并不知道还有其他的方法。所以,我们可以尽可能客观地还原当年的经历,去理解自己,同时,也看到别人的评价不一定就是正确的,我们需要客观地接受他对我们的评价,而不是认同后怀疑和否定自己。
2.去看到导致自己自卑和抑郁的那个“核心信念”是什么,找到它,调整它。
当你觉得自己很自卑的时候,你耳朵边的那个声音是什么?这个声音,其实就是我们的自动思维,而之所以会产生这个自动思维,是因为我们有某个“核心信念”。
比如,当你有“我做不了”,“这太难了”,“我永远都无法全部学会”的自动思维的时候,你会发现,隐藏在背后的核心信念就是“我不行”,正是因为我们总是觉得自己不行,所以,我们面对很多事情都觉得自己做不了,觉得很难,而且不相信自己可以学会。
但你会发现,这个“我不行”的信念会给你带来很多困扰,会让你变得越来越自卑,会使你在行动山一直很消极很被动,于是就陷入了一个不良的循环,越来越觉得自己不行,从而一直被在抑郁的状态中。
要想打破这个循环,我们就需要调整自己的信念,建立起新的信念代替这个旧的信念,比如,你可以把自己的信念调整为“我相信对于某些事情我是能够胜任的,我是能行的。”或者“我可以通过我的努力,成为一个自信的人”或者,就是简单的“我相信我能行”……
当然,我们的改变并不会一蹴而就,我们需要给自己一段时间去调整,用新的信念替代旧的信念,也可以像相信信念一样去行动,通过行为的改变来引起相应信念的改变。
3.像相信新信念那样去行动,通过行为的改变引起信念的相应改变。
一般来说,我们信念的改变,通常会导致行为相应的改变。反过来,行为的改变通常也会引起信念相应的改变。如果我们的信念是很弱的,或许我们可能不需要太多认知干预就可以轻易并且快速地改变目标行为。而一旦我们开始改变行为,我们的旧信念就会开始松动,这就会使我们继续做新的行为变得更加容易,从而进一步消弱信念,形成一种螺旋向上发展的状态。
所以,从现在开始,你就可以像相信你的信念那样去行动,你的新信念是“我相信我能行”,那么,你在面对一个困难的时候,你在行动上应该是怎样的?那就应该是积极去想办法克服这个困难,不断推进,最终获得成功,对不对?或者就算失败了,你也一直在努力,为下次成功奠定了基础,而你也依然相信下次,你能行……
所以,去调整信念,并努力行动吧,最终你一定可以冲出自卑和抑郁的迷雾,收获一颗自信、积极的心,加油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