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的孩子,有多少迷茫,有多少困窘,也许没人知道,没人理解。所以,在家长眼中,青春期的孩子总是难搞的。这些孩子多数敏感而自卑,要强而脆弱。他们想交友又社交恐惧,他们想表现却选择封闭。他们太在意伙伴关系,太在意他人看法,而一味地选择钻进书本里,学习,考试,考试,学习,把自己成功地变成“高分低能”型的人。?01成长的需要,使他们容易陷入自我的世界成长,需要由内而外的他人的关系的滋养,也需要自外而内的自我审视。但由于害怕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挤压,而造成社交恐惧,他们往往更容易向内汲取力量,从而陷入自我的世界。小洋(化名)是个刚上初二的孩子。初一时刚上初中,一切都很新鲜、好奇,有冲劲,学习起来还是很有动力的,也很有目标。因为同学也处在新鲜而初始的阶段,和他们交往起来也不难,比较简单。上初二后,她发现同学们慢慢变了,大家好像互相之间多了些提防,少了些坦诚。她说:“我初一认识的同学小燕,这学期不大理我了。因为我的学习比她好,成绩比她高,她总是防着我,害怕我超过她,看不起她。”之后,小洋也无法和她继续交好,只能自己埋头于学习。似乎,她只有在自己的努力学习中,才能获得内在的安稳——这或许就是自我世界的力量。但是,人终究是需要关系的。在自我的世界中,确实能更好地审视自我,接纳自己,在与自己的相处中获得自我力量。只是,成长,也同样需要他人关系的滋养。如果在自我审视中,能同样纳入伙伴关系,她的成长将是更全面的,内在更丰盈的。因为,成长需要认可,成长也需要伙伴,而不只是:你看不见我,我也看不见你。?02高分低能的背后,形成的原因都有哪些?很多孩子都说,其实我在成长过程中,并不想成为高分低能的巨婴。也有不少孩子在小学时琴棋书画样样拿手,但后来却变成了那个不喜欢的自己,为什么呢?一是,自己的功能被自己限制。医学上,普通感冒等被称为“自限性疾病”,它意味着,一些疾病有它自己的病程。这个过程不会无限扩大,就算没有特殊的针对病因本身的治疗,在人体免疫系统正常的运作下,通常疾病也会渐渐改善。为了更好理解,或许我们可以套用一下这个“自限性疾病”的概念,把自我限制称呼为“自限性个体”——但与“自限性疾病”相反的是,自限性个体并不会自己走向健全的功能的逐渐正常发挥。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从心理学视角看,每个人都有自我实现的功能。人们可以自我实现成长、体验生命活力、获得生命价值的能力。“青春是一个不可思议的伟大力量。它催发着青年人的躯体,启迪着他们的智慧。同时它也灌输着热烈的感情和坚强的理智”。(引自李准)青春期的孩子也一样,从生理阶段看,他们的成长速度是人的一生中最快的。但他们却容易因为人际关系不良而导致关闭自我,自我否定,自我限制。自我功能一旦被抑制,他将固步自封,徘徊不前,无法获得生命能量;他的成长将是有局限的,无法成为最好的自己。?二是,父母并不想被孩子超越。高分低能是一个比较普遍却也是比较奇怪的现象,为什么学习好,就不能能力高?是孩子本身的问题,还是在父母养育上出了问题?孩子的成长过程,特别是青春期,都存在是与父母的“战争”。这场战争中,有的父母赢了,有的孩子赢了。大多数父母都希望孩子有出息,走得越远越好,但是却也有例外。小清(化名)的妈妈是有着严重的分离焦虑的人。在她的人生里,充满着“分离”的课题。她9岁时父亲去世。结婚后第一任丈夫去世。第二任丈夫和她生下了小清,也和她关系不好,经常闹离婚。她说,我是学音乐的,妈妈希望我好好学习,上个好大学,但却在每次重要考试之前都要和我吵一架,使我心情非常糟糕,因而考试总是出状况。最终,高考前的一次大的冲突,让女儿成功地只是考到了本地的一所大专院校,原因是音乐专业分失分较多,虽然文化分较高。小清一直都不明白为什么,直到心理咨询后才恍然大悟。咨询师向她解释说:因为害怕女儿考了好成绩远走高飞,所以制造了考试前的冲突——这样的冲突必定会让女儿考砸,从而缓解她的分离焦虑。这就是典型的因为父母害怕被孩子超越而制造了青春期的问题,导致了分数高但能力不强的现象。?三是,关系中他们选择了逃避。在关系中选择了逃避,所以他们进入了自我世界,从而为成为“高分低能”者埋下了伏笔。青春期是逐渐树立自我边界的时期。他们需要更多的私人空间,不想别人打扰。青春期的自我意识在不断增强,也在一定程度上喜欢逃避。这个时期的大多数孩子会自认为有社交恐惧的问题,他们羞于把自己暴露在大庭广众之下。正如莎士比亚所说:“有人说青春就是批判的年华,这种说法并不夸张。这种批判的特点是很高的积极性和很强的原则性”。这个自我世界,没有人评判,它就是孩子们的“造梦空间”。在这样的安全中,他们可以安心地学习、阅读,不想被打扰,从而去创造属于他们的梦。他们有的说:人际关系好累。我在乎的时候对方不在乎,对方在乎的时候我想离开。有的说:我只想好好学习,别的都不想理太多。有的说:成绩是我的重中之中,不想让人际关系消耗我。这样,就造就了不少青少年的高分低能现象。在他们的心里,一味地把学习搞好,是最省心的事儿。只是他们没明白,人生终将是一场需要你需要我的演出,缺了哪个角,都是不完整的。??03如果你不想高分低能,怎么办?很多人都想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想在成绩理想的同时,各项能力也具备,“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但是,要获得全面发展,却并不简单。怎么办?首先,克服“达克效应”,提升认知。“达克效应”是一种自我欺骗的认知歪曲,类似于掩耳盗铃。它指的是能力欠缺的人在自己欠考虑的决定的基础上得出错误结论,但是无法正确认识到自身的不足,辨别错误行为,是一种认知偏差现象。这些能力欠缺者们沉浸在自我营造的虚幻的优势之中,常常高估自己的能力水平,却无法客观评价他人的能力。(引自百度百科)它源于这样的故事:1995年的一天,一个大块头的中年男人在光天化日之下抢劫了匹兹堡的两家银行。他没有戴面具或任何伪装,在走出银行之前,他甚至还对着监控摄像头微笑。晚些时候,在警方给被捕的麦克阿瑟·惠勒看当天的监控录像时,惠勒难以置信地说:“可我涂了果汁。”他咕哝着。原来,惠勒认为把柠檬汁涂在皮肤上会使他隐形,这样摄像机就拍不到他。柠檬汁可以被用作隐形墨水,用柠檬汁写下的字迹只有在接触热源的时候会显形。所以惠勒觉得,只要他不靠近热源,他就应该是完全隐形的。最后警方的调查认为,惠勒既没有疯,也没有嗑药,他只是很夸张地“搞错了”柠檬汁的隐形用法罢了。要想客观地提升自我能力,就需要科学客观地进行自我评估,提升自我认知能力,不偏不倚地踏实学习,提升各种能力。青春期可以有很多梦想,但不能有太多幻想。?其次,打开关系,发展好自我功能。害怕关系,其实质是害怕他人对自己的看法。但实际情况却是,你把他人看作千斤重,别人却只把你视为二两沙。所以,你大可不必顾虑与他人的关系。你可以大胆地去打破内在的矛盾与冲突,勇敢社交,发展好自我功能。鸡蛋由内而外打破是生命,由外而内打破是食物,虽然都有价值,但却截然不一样。如果自我功能压抑,必然导致社交退缩,能力退行,呆在自己的世界里孤芳自赏,甚至自怜自叹、自怨自艾。自我在精神结构的功能主要包括四个方面:控制和调节本能活动保持与现实的关系发展客体关系发挥防御作用,使本能活动更适合外界现实的要求功能良好的人,在保持与现实关系和发展客体关系方面都有积极作用。他们敢于敞开自我,打开关系,他们更注重的是:我是我,你是你;我不是你,你也不是我,所以,我不在意你怎么看我,我做好我的事就好了。?再是,突破焦虑,让青春逆风飞扬。青春期之所以特殊,是因为充满着内在的冲突。既害怕成长,又焦虑成长,既害怕关系,又焦虑关系,既憧憬性又害怕性,是其明显特征。这些害怕中,都充满着焦虑。从焦虑的类型来看,焦虑分为六种,每种焦虑都是一种需要,包括:超我焦虑:道德超我导致。阉割焦虑:缺少做男人的自信心,女人缺少做女人的自信心被害焦虑:被害客体从内部侵入,如狂犬病。分离焦虑:客体丧失的焦虑,如吃奶时妈妈跑了,导致分离焦虑。丧失焦虑:丧失爱的客体的焦虑,如妈妈不再爱我了,导致爱的丧失焦虑。失整合焦虑:失去自我存在感的焦虑,找不到自我存在感,内心空、发慌。我感觉故我在,但找不到自己的感觉。显然,青春期的焦虑有超我焦虑,也有分离焦虑,但多是失整合焦虑。他们更需要的是自我价值感,不在乎他人评判。青春期的孩子需要在现实的行动中找到自我,找到价值,做一个高分的人,更做一个有能力的人。是的,他们需要在价值行动中,不再选择“高分低能”,打破魔咒,进入社交关系,发展自我,逆风飞扬。特别说明:近期发现有外网或平台抄袭本人文章并不尊重原创版权的现象,在此说明非经本人同意,除壹心理平台外,其他私自抄袭或转载本人文章的均视为著作侵权,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文:刘月鹏(广州心理咨询师。硕士学历、高级职称,心理学博士课程班,整合动力取向咨询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中国心理学会临床注册心理师(X-21-650)、中国心理学会会员、广东省心理学会终身会员暨临床心理与督导专业委员会成员、广州市心理咨询协会会员、曾奇峰及丛中博士精神分析学员、ACT咨询师(中国训练营第二期)、性与亲密关系咨询师。从事心理咨询10年,咨询时数7800余小时,其中在全国著名心理咨询品牌壹心理平台预约咨询人数超过3400人次)责任编辑:殷水
0
打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