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源于网络(侵删)文稿:廖均皓 罗均蔚 张葆霖初审:袁雪晴 谢嘉编排:关琳琳 廖均皓摄影:黎晨珊指导老师:窦凯 副教授来源:微信公众号:广大青心(ID:Adolescent2017)在开始之前,笔者想和大家分享身边的一个真实事件我的朋友小张,是一个阳光可爱的单身大男孩风和日丽的一天里,小张的手机突然收到了一条玄妙的好友申请:当时小张的心情和表情都是复杂而值得玩味的而这条神奇的好友验证也让我们对小张“刮目相看”自那以后很长一段时间我们都喜欢嘲笑他给“男同”盯上了然而有一天晚上我静下心来回想这件事时我既感到疑惑,又觉得惭愧为什么我们的第一反应是嘲笑?为什么我们一直都喜欢玩这个梗?为什么对于同性恋一类事物我们的态度是戏谑的?答案是显然的这是对同性恋一种的偏见和歧视诚然,生活中许多人对于同性恋、变性者等或者说“性多数群体”对“性少数群体”似乎总会存在着一种偏见这种偏见时而是刻薄尖锐、咄咄逼人的时而又是悄无声息、潜移默化的这个话题并不新鲜,谈及深处时也总是沉重而无力的。面对这种多数与少数间的“矛盾”,如若站在少数派的角度去思考,作为其中的一员,在面临他人的嘲讽、歧视甚至谩骂时,我们能够做些什么?或者其自身能够有多少维护自我的措施?带着疑问,接下来我们一起走进“LGBTQ+”的世界。01什么是“LGBTQ+”?“LGBTQ+”全称是“Lesbian Gay Bisexual Transgender Queer”,其中包括女同性恋(Lesbian)、男同性恋(Gay)、双性恋(Bisexual)、跨性别者(Transgender)、酷儿(Queer)的英文首字母缩略字,后面的“+”则指代其他更多的性少数类别,如双性人(Intersex)、无性恋(Asexual)等。目前人们常常使用彩虹旗???或相关元素代表该群体,当中有多元和包容之意,因此LGBTQ群体也常被称为“彩虹族”。翻开弗若斯特沙利文年的《全球LGBTQ平台行业发展白皮书》,其中可以发现2018年使用LGBTQ平台的中国用户中,20-25岁的人群占比居于首位(34.2%,见图1)。图1 中国使用LGBTQ平台的用户年龄段分布此外,中国彩虹族们整体的学历水平大多在本科阶段(见图2)。图2 中国LGBTQ群体学历分布这也意味着大学生群体中的“彩虹族”是相对更多的。但笔者作为大学生中的一员,实际所接触、听闻到的人数和调查数据相比,似乎是偏少的。这是为什么呢?事实上在当代的中国社会中,性少数群体是一个“能见度”非常低的人群。2016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和北京大学联合发表了《中国性少数群体生存状况–基于性倾向、性别认同及性别表达的社会态度调查报告》。报告显示,在学校、工作单位或宗教社群中,仅有约5%的性少数人士选择公开自己的性倾向、性别身份或独特的性别表达方式;同时还有超过80%的性少数人士曾因自己的性倾向、性别身份或性别表达方式感到困扰;此外有超过一半性少数人士说他们曾遭受歧视或不公正的对待……报告中每一份触目惊心的数据,仿佛都在细说着彩虹族们难以预估的压力和痛苦。02性多数人群可以做什么?对于上述数据中折射出来的、残酷的社会现实从一个大学生的角度来看,我们能够为之做些什么呢?1.平视、包容、接纳的态度良好、积极、开放的态度往往是达到目的的重要前提。多数之于少数,正如强势之于弱势,群体间要想达到和睦互助,和平共处,态度是最基本且无法逃避的问题。本身“人多势众”的性多数群体,若能秉持平等和谐的相处态度,减少对彩虹族的负面舆论评价,拒绝恶意的区别对待,对于彩虹族来说,无疑是一份极为重要的帮助。2.设置专门的保护制度/机构组织集体支持和制度保护,是能够为LGBTQ们提供帮助的两种有效做法。研究指出,在有“LGBTQ支持小组”的学校里,性少数青少年报告的受欺凌情况和自杀意愿显著低于其他学校的青少年(Goodenow et al., 2006)。此外,支持性的学校环境(例如具有反欺凌政策的学校,支持LGBTQ的教师等)也能够显著影响性少数群体青少年的心理健康(Waston et al., )。3.换位思考共情、换位思考是老生常谈的援助手段。以Hodson等(2009)的研究为例,他要求同学们想象自己在一个外星球上的生活,在这个星球上绝大多数人是同性恋,异性恋人群反而是少数群体,在这样极具启发性的共情环境中,同学们指向彩虹族的偏见和恶意自然也就下降了。类似的,我们也可以通过观看相关电影、参与相关的讨论去探寻更深刻的感受,从而达到共情的目的(Ramirez-Valles et al., 2014)。4、积极相处心理学中有一种现象叫接触效应(Single contact effect),它指的是我们往往会偏好自己熟悉的事物,某样事物出现的次数越多,人对其产生的好感度也越高(Turner et al., 2007)。在不侵犯双方合法权益的前提下,倘若性多数和性少数个体之间能有更多良性的人际接触,会增加前者对于后者的积极看法,也能够为后者提供更多心理支持。03彩虹族们可以做什么?相比于多数人的方法彩虹族们自己可尝试的维护手段可谓是极其有限了那么从他们自身的角度其又能够如何维护自己呢?1.建立充分的自信美国学者Schofield在他的一项研究中()发现,主动承认自己的性取向,可能会在特定群体(大学生)中增加他人对自己的积极评价。他以大学生为对象设计了一项有趣的实验。简单来说,就是让被试阅读对虚拟人物John不同的描述,进而对John进行评价。不同的描述可能会将John形容成“异性恋”或“同性恋”,当同学们发现John愿意承认自己的性取向时,往往会给出更多的积极评价。因此主动公开,勇于承认,这对于大学生群体中焦虑自卑的彩虹族们来说,无疑是一个值得思考和尝试的方法。2.寻求互联网支持互联网作为当下社交的主要形式和途径,对于彩虹族们来说也是一条可以寻求支持的道路。尤其是在疫情时代,在线平台网络社交对于LGBTQ青少年们来说尤为重要(Fish et al., )。基于丰富多彩的互联网世界,LGBTQ青年们可以在充满包容性的聊天平台上互动沟通、建立社区、获取各种有利的资源(Fish et al., )。—写在最后—关于LGBTQ+们我们翻阅了大量调查数据、文献研究时代奔涌的长河里他们的存在总是特别的、小众的甚至是有些卑微的或许“多数”排斥“少数”是我们潜意识里根深蒂固的理念但这并不代表性多数们可以理直气壮、毫无顾忌地歧视他们甚至是剥夺他们爱和被爱的权利引用知名视频博主@SadTUNA的话来说“这个世界是一个自由选择的世界,在不伤害他人利益的前提下,每个人都有自己自由选择的权利。当每个人都接受‘自由选择’时,少数群体们才不需要拼命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作为性多数群体的大家放下自身居于多数群体的自负和傲慢才能接近客观的“正常看待”而作为性少数群体的朋友也不必为各种成见而过分失望坚持你的自信相信你的热爱因为世界上总有人在拥抱着你们最后的最后,笔者想说的是只有当我们不再区分多数与少数时才是对LGBTQ们最大的支持尽管这是十分理想的但我也相信它必定是指日可待的推文背景本推文属于《青少年心理学》课程(授课教师:窦凯)的文献研读成果,也属于青少年心理与行为研究中心发起的“青心科普”计划,致力于探索青少年心理发展规律,揭示影响青少年心理与行为的影响因素,并传播与青少年心理相关的科普。本期推出的为广州大学心理学系本科应用心理学203班第11小组的课程推文,旨在探讨LGBTQ+群体现状并探索其心理支持途径。小组成员包括:廖均皓(组长)、罗均蔚、张葆霖。参考文献:Fish, J. N., McInroy, L. B., Paceley, M. S., Williams, N. D., Henderson, S., Levine, D. S., & Edsall, R. N. (). “Im kinda stuck at home with unsupportive parents right now”: LGBTQ youths experiences with COVID-19 and the importance of online support.?Journal of Adolescent Health, 67(3), 450-452.Fish, J. N., Williams, N. D., McInroy, L. B., Paceley, M. S., Edsall, R. N., Devadas, J., Henderson, S. B., & Levine, D. S. (). Q chat space: assessing the feasibility and acceptability of an internet-based support program for LGBTQ youth.?Prevention science, 23(1), 130-141.Goodenow, C., Szalacha, L., & Westheimer, K. (2006). School support groups, other school factors, and the safety of sexual minority adolescents.?Psychology in the Schools, 43(5). 573-589. doi:10.1002/pits.20173.Hodson, G., Choma, B. L., & Costello, K. (2009). Experiencing Alien-Nation: Effects of a simulation intervention on attitudes toward homosexuals.?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 45(4), 974–978. https://doi.org/10.1016/j.jesp.2009.02.010Ramirez-Valles, J., Kuhns, L. M., & Manjarrez, D. (2014). Tal Como Somos/Just As We Are: An educational film to reduce stigma toward gay and bisexual men, transgender individuals, and persons living with HIV/AIDS.?Journal of Health Communication, 19(4), 478–492. https://doi.org/10.1080/10810730.2013.821555Schofield, K. A., Hobaica, S., Jensen A., & Cuttler C. (). Out, proud, and resilient: effects of sexual identity labels on perceptions of sexual minorities.?Psychology & Sexuality(4). doi:10.1080/19419899..1978528.Turner, R. N., Crisp, R. J., & Lambert, E. (2007). Imagining intergroup contact can improve intergroup attitudes.?Group Processes & Intergroup Relations, 10(4), 427–441. https://doi.org/10.1177/1368430207081533Watson, R. J., Park, M., Taylor, A. B., & Saewyc, E. M. (). Associations Between Community-Level LGBTQ-Supportive Factors and Substance Use Among Sexual Minority Adolescents.?LGBT health(2). doi:10.1089/lgbt..0205.作者简介:均皓、均蔚、葆霖?,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广大青心(ID:Adolescent2017),青少年心理与行为研究中心属于广州大学教育学院科研机构,致力于探索青少年心理发展规律,揭示青少年心理与行为的影响因素,并传播与青少年心理相关的科普知识!
原作者名:
均皓 均蔚 葆霖
转载来源:
微信公众号:广大青心(ID:Adolescent2017)
原文标题
青心课程 | 喜欢同性,很丢人吗?
授权说明:
口头授权转载
作者未开启鲸币认证
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