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原生家庭的话题一直经久不息。很多人通过对原生家庭的回顾和审视,看到了自身问题的根源所在。?但也有很多人因此对原生家庭产生许多误解和怨恨,将自己遭遇的所有问题都归结到原生家庭上,似乎它就是“原罪”。“原生家庭”成为一个“贬义词”。?知名心理学家、心理咨询师胡慎之老师的新书《走出原生家庭》便是为原生家庭进行正名,帮助我们客观正确地认识原生家庭,了解它的影响,找到解决方法,对曾经的创伤体验进行疗愈,为自己进行选择,重新出发。?01?原生家庭是我们出生和成长的地方,主要指我们的父母。无论我们如何看待原生家庭,它都是客观的存在,也是每个人的生命中无法逾越和否认的过往。?原生家庭对个体的影响为什么这么深刻?是因为父母在对子女进行养育和教导的历程中,会留下很多深刻的印记。?或者可以说,很多人就是自己父母的翻版,或是跟父母一样,或是进行反向认同,变成跟父母完全相反的样子,但骨子里仍然无法逃脱父母的印记。?这种印记从个体一出生就开始存在,一直伴随着个体的成长,也塑造着一个人的性格、思想理念、行为习惯,影响着一个人的自我价值认同、人生姿态和关系模式,构建出伴随一生的价值观、人生观。?02?原生家庭给个体带来的影响和伤害不在于身体,而在于它对心理世界所造成的创伤体验,会隐秘地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说,很多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够乖巧听话、“懂事”。其实,太懂事的孩子有可能是因为父母关系和情绪存在问题,为了照顾和迁就父母、接纳父母的负面情绪而逼迫自己长大,成为“小大人”,有着低价值感,不由自主地看父母脸色而活。?一个人如果小时候经常被父母打击、否定,很多需求得不到满足,则会产生“我不够好”“我不配”等低自我价值的消极观念,形成低自尊状态。长大后在面对他人、遇到很多问题时,会本能地认为是自己不够好、不配得到某些东西。也可能为了得到他人的认同、获得某些东西而采用讨好他人、自我牺牲的方式。?又比如说,父母跟孩子如何相处,是否能关爱和满足孩子、给予积极关注和回应,会形成亲子间的依恋关系模式。这种关系模式包括安全型依恋和不安全型依恋,会影响到孩子成年后的人际关系和亲密关系,也很容易在亲密关系里产生“强迫性重复”,就是不断重复小时候的关系模式。?现在有很多人在谈恋爱时会特别缺乏安全感,会特别的“作”,其实就是一种焦虑型的不安全依恋关系模式。会不自觉地将跟父母之间的依恋关系复制到自己的恋爱关系中,害怕得不到恋人的关注和爱护,便采取“作”的方式来吸引关注,得到情感满足。即使跟多少个人谈恋爱,都会重复这种行为模式和关系状态。?而有些人因为早年时期曾经经历过被忽略、被抛弃的创伤体验而形成了负面观念,在亲密关系中无法接受分离,害怕被忽视、被抛弃,对恋人过度依赖,特别“黏人”,失去个人独立性,迷失自我。?另一种相反的状态是,有些人害怕被照顾和依赖别人,当受到别人帮助时会产生愧疚感,宁愿拒绝帮助,自己一个人扛。这是由于他们过去得到的是有条件的照顾和帮助,比如妈妈说“我都是为了你”,这样便增加了他们的责任感和愧疚感。?03?我们不可否认也无法避免原生家庭对自己的影响,这种影响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但如果说一个人的人生是由原生家庭决定的,这便有失偏颇了。?这种错误观念的存在,其实是放大了原生家庭的影响力和决定性,否定了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将原生家庭与个体之间建立起一种错误的因果关系,而不是正常的关联关系。?这也成为很多人逃避和推卸责任的一种借口,将自己遇到的所有问题和障碍都归结到原生家庭上,不愿或是不敢去面对问题,去承担属于自己的责任,也就无法成就自己的人生。?其实,当我们开始关注和探讨原生家庭带来的影响,探究自己的创伤根源,思考如何面对和解决它所产生的问题,就是开始寻求自我疗愈,寻找走出原生家庭影响和伤害的道路。?我们很难祈求父母们会明白并承认自己多年前的错误和不足,他们也不太可能会反思和改变自己已经固化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会向子女道歉或是帮助子女疗愈。?如果我们将矛头都指向父母,期待或要求父母来消除自己的创伤,那么很有可能伤害到家庭关系和家人感情,再次经历创伤体验,也无法真正走出原生家庭的桎梏。?04?我们常说要跟原生家庭和解,其实不是指跟父母和解,而是跟自己心里的“父母”、深藏于内心的那些“坎”和解。?我们把所有问题都归咎于原生家庭,用原生家庭来逃避现实,是因为把“我”放到了一边,作为一个依附于父母的人。没有看见自己的真实需求和个人价值,没有把自己看作是一个有主观能动性、能自我掌控的个体。?所以,要走出原生家庭,首先要做的是看见自己、重视自己、接纳自己。正视和接受自己曾经遭受过的创伤事实,而不是否认或逃避。?我们只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提升自我价值感和自爱力,而不是向外求——想要通过别人来认同自己、满足自己,弥补小时候的遗憾。?这也要求我们要跟原生家庭完成真正的分离,改变双方缺乏边界、纠缠不清、融合共生的状态。?这种分离不是在物理空间上离开父母,而是在心理上实现分化,脱离对原生家庭的依赖,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去面对自己人生的挑战,真正实现个体独立和成长。这也是我们每个人的必经之路。?当我们能跟原生家庭实现分离,能看见自己,主动选择和决定自己的人生,就是在走出原生家庭的伤害和影响,疗愈过往的创伤,真正拥有属于自己的人生。相关阅读:重建亲密关系:在关系中看见真实的彼此文:微格尔青责任编辑:殷水
73
打赏(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