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非也来源:壹心理(ID:yixinligongkaike)原文标题:“AA制婚姻7年后,我们从夫妻变仇人”:输得满盘精光的婚姻,都是因为疏于「算计」最近,一个朋友好不容易离婚了。为了拿“离婚证”,脱了整整一层皮。谁能想到,当初也是爱情长跑,从校园到婚纱。在一起的7年,掏心掏肺。到头来,人家根本没把自己当“一家人”。男人不仅以“买车”为由,掏空了女方的存款。更可怕的是,直到离婚后她才发现,这个男人竟在婚前就买了一套房,落在了他爸妈的名下。结婚以来,一直瞒着自己,偷偷用夫妻共同财产,还婚前房贷。属实把算计玩明白了。看多了宫斗剧宅斗剧,我们常常会有种“错觉”:女性,似乎才是婚姻中算计的那一方。没想到男人算计起来,才真的让人后背发凉。无关金钱的时候,你好我好大家好;一但涉及利益,立刻翻脸不认人。若是不幸碰上这样的男人,真的很容易让人绝望。今天,壹心理就来跟大家聊聊:婚姻中精于算计的男人。(当然了,算计不分男女。下次,我们再聊算计的女人。)坏的婚姻,空气里都是算计“算计男”从来不是在婚内的某一天,突然变得精明的。他的小九九,在遇见你的那一刻可能就开始了。有些人的算计,赤裸裸、明晃晃。比如《上海女子图鉴》中的白强。在跟海燕订婚后,他立刻提出两人合资买栋别墅。“你出钱,就写上我俩的名字。你不出钱,就只能写我一个人的名字了。”得知海燕钱不够,他马上提出:“可以卖掉你市中心的房子。或者,我一个人出钱买别墅,写上你的名字。你市中心的房子写上我的名字。”海燕惊了。“你特意来找我,就为了说这个?”他面不改色,答曰:“是啊。”婚姻对这类人而言,就是一场财色双收的生意。还有更“精明”的,干脆故意让女友怀孕,奉子成婚,以期省下彩礼钱。这都还只是算计在“明处”的。那些暗戳戳的算计,就更让人心惊了。之前在知乎上看到这样一个故事。木木(化名)结婚不到一个月,就发现老公欠了16万外债。她咬咬牙帮着还了,想着,既然是夫妻,就该有难同当。然而,老公挣的钱,却一分都不掏出来。“我自己都不够,凭什么给你?”他甚至还怂恿妻子问老丈人借钱买房。房子买好后,轮到还钱了,可一提他就急:“他们老了还不是要我们养?现在我们经济相对紧张一些,他们也能理解的。再说,我们才是一家人,你不要胳膊肘往外拐。”可就算木木已经做到这份上了,依然还要被公婆百般嫌弃不如大儿媳有钱。而自己的老公,自始至终一声不吭,好像真的亏了。相对于直接讨价还价,这样的处心积虑,显然更扎心。更有甚者,会打着AA的旗号,好处占尽、坏事做绝。“50岁自驾游”的苏阿姨,从出门旅行到现在,老公只打过一次电话,是因为高速ETC收费用了他的卡,一共81元。他打电话来,只是为了催妻子还钱。既然如此,AA制一以贯之,倒也没什么不可。可是养孩子的时候,他却又不提AA了。结婚这么多年,妻子都只是他的生育机器、免费保姆、育儿嫂……这样的婚姻,女性汲取不到感情,体会不到温度,也感受不到尊重。唯一得到的,就只有双标的账本,和男人挂在嘴边的“你家,我家”。爱算计的男人,都长什么样?这样毫无人情味的“极品”男人,是大脑构造跟常人不一样吗?还真是。教育家马丁·布伯说过:人与人的关系分两种,我与你,我与它。我与你,是指把对方当成一个活生生的、平等的、有感情的人。我与它,则是把对方看作自己某种欲望的载体,也就是“物”。算计者,就很难与人建立“我和你”的关系,而更习惯于“我和它”的关系。在认知层面,他用钱或其他现实的好处,来衡量一个人或一段关系的价值。上文提到的《上海女子图鉴》中的白强就是如此。在情感层面,他们习惯于情感隔离,无法与人建立真正的关系。这种人不相信感情,也不在乎对方是否把自己放在心里。在行为层面,斤斤计较,十分双标,只做对自己有利的事,吃不得一点亏。他们心里有一本阴阳账,一边把自己做的每件小事都记得清清楚楚,一边把别人的付出大事化小、小事化无。比如木木的丈夫一家,不光不肯承认妻子的付出,竟然还对她大肆中伤诋毁。用心理学的话来说,他们几乎个个“全能自恋”。甚至是趋向于“边缘型人格障碍”“反社会人格障碍”。在这些人看来,世界就是弱肉强食的黑暗森林。为了避免沦为猎物,就要先下手为强,做那个杀死猎物的猎人。用心理学家曾奇峰的话来说,就是“超我发育严重缺陷,共情能力缺失,攻击永远向外”。曾老师还谈过一个案例:一个罪犯把刀捅进人肚子里,发现那人流血了,表情痛苦万分。这个罪犯一下子就傻了。他想:你怎么还会疼呢?是的,在算计者的眼中,别人不是人,只有他是人;别人不会痛,只有他会痛。心理学中称之为“去人性化”。于是,小到双重标准,大到杀妻骗保,在他们看来,都是天经地义。即便有时表现得很善解人意,也不过是为了达成目的。毕竟,猎人捕猎,也得做陷阱、放诱饵,付出一些代价。而一旦猎物入彀,诱饵就没用了。就像开头我朋友的前夫,和前文木木的老公。婚前婚后判若两人,不过是达到目的后,撕下了伪装。如何识别“算计者”?那么,对于这些精于算计、惯于伪装的阴谋家,女人该如何应对?首先,婚前,该看的得看。一个人可以伪装一时,但不可能天衣无缝。比如我的朋友。其实婚前,丈夫已经暴露出了“阴阳人”的一面,比如:拍婚纱照时,对化妆师态度恶劣,把头纱扔在地上。出去吃饭,抠抠搜搜,还一脸真诚地说“攒钱娶你啊!”可轮到未婚妻掏钱时,却花得爽快大方……朋友当时就感觉很不舒服,但因为急着结婚,就劝自己“别想多”。直到落进坑底,才发现直觉不会骗人。然后,该问的要问。习惯于物化女性和感情的人,往往重点盯着女方的外表、能力、脾气。闲聊时,可以问问他:你喜欢我什么?你最看重我哪5个优点?你希望我改改什么地方?你猜我最爱你哪一点?他的回答,能折射出对你的真实态度。如果只有“听话、懂事、孝顺、适合当老婆、带出去有面子”,而不包含对你人格魅力的欣赏。那么,最好稍稍多一分警惕。最后,该谈的得谈。不要怕“谈钱伤感情”。毕竟,两个完全不同的人走到一起,需要面对太多未知。如果连谈的勇气都没有,任由一笔糊涂账,日复一日地消磨下去。那才是对感情最大的伤害。彩礼给不给、房子车子怎么买、家庭如何分工、收入如何分配等等。最好在结婚前,就坦坦荡荡地谈一谈。当然方法也是要讲的。比如,男朋友觉得婚后该AA,而你觉得不合适。先别急着说服和反驳。澄清彼此的真实意图,才是第一步。“你能告诉我,你说的AA制是怎样的呢?”很有可能我们理解的AA,和他印象里的AA,根本不是一回事。在定义层面达成一致后,就要提出想法,表明态度:“我不太能接受,因为……”最后一步,给出建议:“你看这样……,会不会更可行?”若对方一味固执已见,只有你迁就他,没有他让步的份儿。就要想到,以后面对冲突,他还会是老样子。这时最好评估一下,是不是当断则断,及时止损。写在最后谈到这里,大家其实也都明白了:算计本身,并没有错。只是,不该挖空心思损人利己,更不该玩“零和游戏”。尤其是组建婚姻的时候。好的婚姻,是夫妻各自撷取一部分“我”,捏成一个“我们”。这个“我们”,从结婚之日起诞生,吸取爱和信任的养分长大,成为夫妻共同的软肋和盔甲。而每一次算计,都是对“我们”的消耗。随之消失的,还有亲密、温情、归属感,乃至人性。所以,在婚姻中,步步为营,精于算计的人,从一开始就输了。他们在物化对方的过程中,自己也沦为了“物”和“兽”。永生永世,都无法走出那片恐怖血腥的黑暗森林。而被算计的女性,更要学会好好爱自己。倾情投入一段关系并没有错,但请记得:最该投入付出的,永远是自己。愿我们都有全身心去爱的力量,也有及时抽身的勇气。世界和我爱着你。参考书目:保罗·佩鲁索,《应对不忠的家庭系统式方法:理解与重建》,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1科里·帕特森,《关键冲突》,机械工业出版社,2017-04马丁·布伯,《我与你》,天津人民出版社,2018-02马丁·塞利格曼,《真实的幸福》,万卷出版公司,2010-07曾奇峰心理工作室,《反社会人格是如何形成的?》作者简介:非也,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英语文学译者,自由撰稿人。在俗世修行的平凡人。本文转载自公众号壹心理(ID:yixinligongkaike),有心事,看壹心理。2600万年轻人在这里自我觉醒。
95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