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nastassia Gliadkovskaya译者:伏太因来源:微信公众号:心榜(ID:psytop)原文标题:治疗等于度假?社交网络或美化精神疾病的住院治疗,对年轻人造成巨大影响心理健康专家对如今年轻人喜爱的网络热点表示担忧。?最近在社交网站上比较火的词汇是“患病袜子的休假”(grippy sock vacation)。?这个词来自精神病患者住院期间发放的防滑袜(医院为了安全起见,会收走他们的系带鞋)。从业人员担心,这个术语可能会弱化精神健康治疗,从而导致精神疾病住院治疗的污名化和夸张化。?根据Google Trends的数据,年9月,该词汇首次在美国网站上被检索,那年冬天的搜索量峰值达到了100次。?而据CrowdTangle统计,年10月1日在Facebook上,一名拥有19.3万粉丝的用户的公开帖子首次使用了该词,这些粉丝的页面都有搞笑的标签。在这些人的推特简介中,他们的位置定位在“袜子豪宅”(“grippy socks?palace”)这个地方。?他们的推文也被做成了一个表情包,并被几个账户转发。总共25个帖子,积累了超过19,000次互动。无数的公开帖子也提到了这个词。?“有很多TikTok视频都带有这个标签。”辛辛那提儿童医院医疗中心儿童和青少年精神病学临床医学主任——Suzanne Sampang医学博士说。她讲,这些视频里的一些人嘲弄自己的经历,或者试图解释患病是什么感觉;还有人则开玩笑、或者夸张地说自己因为生活压力而需要住院。?Sampang和她的患者曾就TikTok的趋势进行了大量的谈话,虽然他们没有特别提到遇到过这个话题,但她不怀疑他们已经接触过。“就像TikTok中的一切,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Sampang说。?01?评估的重要性?从业人员对此谈道,精神疾病住院治疗是对那些处于危机中的人——最高级别的照护,这些人通常面临着即将要伤害自己或他人的风险。?Sampang说:“把精神疾病的医院治疗等同于度假,实际上是轻视了它本身的严重性。”在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危机日益严重的情况下,这种趋势尤其令人担忧。美国儿童青少年精神病学会媒体委员会主席、儿童青少年精神病学家Paul?Weigle(医学博士)表示:“住院治疗,可以成为那些最需要它的人的避难所。”?对某些人来说,住院治疗可能是一种逃避生活压力的方式,而非应对压力本身。?Weigle说:“在大多数情况下,最好是去面对那些压力情景,而非逃避。”逃避它们实际上会让焦虑加剧。?又有可能,青少年在成年早期探索各种身份认同的过程中,可能会试图认同一个精神病患者,尤其当他爱的人曾经是患者。?“这并非是我们希望孩子们看待自己,和彼此之间的方式,这只关乎软弱。我们希望他们能够认同自身的强大”,Weigle说。?一个担忧是,年轻人可能会撒谎或夸大自身的症状,以便被容许住院治疗。实际上,这种做法并不新鲜,乔治亚医学院的儿童和青少年精神病学家Dale Peeples医学博士说,他已经在住院服务部门工作了20年。?然而,现在互联网可能会为那些想要顺利入院的人,提供一些提示和技巧。?“我们看到很多精神病的表现,其实并不符合典型的临床表现。” Peeples说。在过去的两年里,自称患有抽动症或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的病人数量急剧增加,尽管大多数人并不满足诊断的条件。(“TikTok Tics”?,是另一种影响儿童的病毒式态势)?注:“TikTok Tics”,指青少年观看了抖音上抽动症病人的视频后,所出现的一系列抽动障碍。?Weigle对此表示同意,根据他在青少年部分住院治疗方案中的经验,大多数想要住院治疗的人都没有达到住院治疗的标准。心理健康专业人员的任务是,在确定就诊病人是否符合住院标准之前,要全面了解病人的情况。这包括与父母、看护人和其他一些医护人员进行谈话了解。?然而,“当我们有疑惑,总是谨慎起见”。去相信患者,Weigle说。?02?其它的选择?Weigle说,如果现在的孩子(指患有精神疾病)能安全呆在家里,通常对他们来说会更好。?父母可以增加孩子心理治疗的频次、与孩子所在学校的工作人员联系,以及清理家里的危险物品。?但是,如果父母觉得自己不能确保孩子的安全,就应该带到医院进行评估。?而提供服务的医生,应该持开放的心态去了解他们的病人,了解是什么驱动了他们的行为。医生可以问他们在网上浏览了什么内容,以及它如何影响了他们。同样医生也可以和父母谈谈。?医生建议,理想情况下,父母应该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孩子的网络生活,但监管的程度将取决于孩子和他们的发展水平。例如,年龄较小的孩子可能需要更多的监管。?部分住院治疗或强化门诊治疗方案,也完全可以成为住院治疗的另一选择。最后,社区支持和日常作息至关重要。?“家庭、朋友、球队、具有支持性的学校,所有这些都是无法被替代的。”Peeples说。我是喜猫,关注我,第一时间掌握心理行业动态资讯。原文标题:This online trend seems to glamorize psychiatric hospitalization. Providers are seeing its effects — on youth原文来源:https://www.fiercehealthcare.com/providers/online-trend-among-youth-has-mental-health-providers-concerned作者简介:Anastassia Gliadkovskaya,译者伏太因,心理小学徒一枚,热爱空想,尊重实证。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心榜(ID:psytop),200 万心理工作者的从业指南。
原作者名:
Anastassia Gliadkovskaya
转载来源:
微信公众号:心榜(ID:psytop)
原文标题
治疗等于度假?社交网络或美化精神疾病的住院治疗,对年轻人造成巨大影响
授权说明: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作者未开启鲸币认证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