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则街头采访视频让我深深感动。视频中,是一位21岁单亲妈妈送外卖,她笑着讲自己的经历,说送外卖可以带孩子。刚开始送外卖时,她把半岁的宝宝背在胸前。孩子的爸爸因事故去世,婆婆拿到了赔偿金,就把她和女儿赶出了婆家。她自己的妈妈也不同意她带孩子。她理解妈妈,说妈妈心疼她的女儿,她说,我也心疼我的女儿。谈起自己的女儿,她满面笑容,眼睛亮晶晶的,说只要孩子在身边,我就开心。非常让人动容。?我被她感动的同时,不由得想起那些处于困扰、痛苦中的朋友们。他们说,我已经是个成年人了,可为什么自己感觉不到?想独立,却无法摆脱父母的控制。 比如:我25岁,在体制内,待遇和收入不错,可我不喜欢,想换工作,父母坚决不同意。每当我提出换工作,家里闹的天翻地覆,我要怎么办?我今年28岁,单身,父母对我一直管的很严,我想搬出去住,有自己的空间,可妈妈觉得没必要。上中学时,妈妈不允许我早恋,上了大学,她依然要求我重视学业,不许谈恋爱。我很听话。可刚一工作,她又催我结婚…… 为什么视频中,这个只有21岁的单亲妈妈敢于为自己、为女儿负责,不顾家人反对,离开家,独立生活?而那么多哪怕年龄比她还大几岁的成年人,却无力反对父母?深陷在痛苦中不能自拔?我们决不是要责备那些不能离家独立的成年人,而是去看看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我们又可以做哪些改变,走出困扰,过真正独立、自己想要的生活。?01了解操控型父母?我们都知道原生家庭对我们影响很大,我们很难消除父母对我们的影响。其中就有一类父母控制欲很强,喜欢控制孩子的生活,时刻要让孩子在他的掌控之中。这样的父母害怕自己不被孩子需要,会竭尽全力维持孩子的无力感。他们甚至不小心把孩子当成自己的私人物品。无论孩子结婚,就业,甚至是生活,饮食都要加以操控。在这样家庭长大的孩子,不仅失去独立的生活技能,还可能失去独立的意识。这就解释了为什么那么多成年人因为父母不同意就没办法独立。?新闻中就有这样极端的例子。天才少年魏永康,17岁考上中科院的硕博连读研究生,他就是这样长大的。从小到大,每天都是妈妈为他安排好穿的衣服。他从来没有自己做过主,所以当他妈妈不在身边的时候,他竟然不知道自己应该穿什么。他生活自理能力差,不会照顾自己,难以与人正常相处与交流,最后被劝退。客观来讲,这能怪他吗??日常生活中,虽然这样极端的事例不多,可操控型的父母并不少见。要求孩子和谁做朋友,读书选什么专业,做什么工作等等,父母都要掌控。父母还会夸孩子很乖,很听话,所以孩子会认为这样是对的,是孝顺的,所以更加不敢反抗父母。?02自我分化自我分化是重要的心理学概念,指的是在人际互动的过程中,能够辨别出哪些东西属于自己,哪些东西属于他人,保持独立自主,同时又能协调好理性与情感。自我分化是家庭成员必要的成长目标。在操控型家庭里长大的孩子,不敢把自己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慢慢的,自身的力量会越来越匮乏。?自我分化被严重滞后。个体在分离个体化的道路上会更艰难,需要经历更漫长的阶段。就像上面讲的魏永康,后来慢慢学习基本的生活技能,用了?十年时间,才回归普通人的生活。当我们可以识别出自己父母是操控型父母,就可以知道,自己为什么无力反抗与独立,是有原因的。当然也可以慢慢找回自己的主动权。?03生长起自己的力量 因为被父母操控,曾发生过不少极端的事件。如北大学子吴谢宇弑母案,还有留美硕士万字长文控诉父母等等。他们都是天之娇子,可同时,又是被家长操控的孩子。他们为了反抗,付出很惨重的代价。?日常生活中,孩子与父母的矛盾并不少见。只是没有那样显著与激烈。可依然会困扰着我们。走出困扰,我们不是要怨恨父母。而是我们认识到这种操控,就可以想办法独立,生长起自己的力量。比如,尝试坚定地表明自己的立场:这份工作,我不喜欢。我要自己为自己负责,做我自己喜欢的,哪怕收入低。我要自己按自己的节奏来谈恋爱,找自己的伴侣。我要独立的空间,哪怕父母不同意,我也要坚持。什么事情可以商量,什么事情没得商量,都要学着勇敢表达。?作为孩子,我们并不需要为了安抚父母而不断地屈服,不必永远把父母的需求和期待放在第一位。这并不是真正的孝顺。作为孩子,我们不是要把父母的感受当作自己做决定的基础,我们有自由选择权。当然,这是一条很艰难的路。尤其我们就是这样长大的,以前没有违逆过父母。?当父母提出过分的要求或是干涉自己的生活时,表明我们是成年人了,自己愿意为自己的选择负责。而不是按他们认为好的或是对的去做。因为这是我们自己的人生,不是父母的。?当父母操控太强时,为了自己的心理健康,也可以选择与他们保持距离。让父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与自己的坚定。我们都可以像那个年仅21岁的单亲妈妈那样,知道什么对于自己重要,什么是自己追求的,就勇敢地去表达,过属于自己的幸福人生!作者:怡名责任编辑:一只梨
43
打赏(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