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心理问题问答集锦 / 正文

母亲常抑郁,特别依赖我,如何妥善处理共生关系?(母亲抑郁怎么办)

亲爱的,你好。


听你对妈妈的描述,我好像能感受到你妈妈的悲伤和愤怒。


悲伤大概是妈妈似乎因为童年没有得到关爱,便把一辈子都花在赢得这份童年没有的关爱。一辈子围绕着别人而活,用尽一生追求父母的认可。这种模式,似乎也带到她所有的人际关系上。用尽力气对朋友好,格外看重别人的评价和眼光。全心全意对待朋友,稍有不满意便断绝关系。对女儿视如珍宝,但对于女儿一些不够周到之处,会删除微信,愤怒异常。


如此描述,不知道你是否能感受到,妈妈的人生故事,像不像那个始终没有获得爱的小女孩,带着恐惧,执着,不甘心还有愤怒,努力想要在人生中获得看见,爱和认同?她努力地对每个人付出一切,并把每个人的意见和评论放在最中心的位置,满足别人的需求。这是妈妈认为的,可以获得爱的方式。当结果不如所愿的时候,妈妈通常是非常愤怒的,常常采取断绝联系的方式。这是不是很好理解的结果?因为,你的妈妈努力获得爱和认可的方式,是通过忘记自己,压抑自己的喜好和感受,把别人放在第一位去迎合,这个过程,她自己忍受了多少的不舒服,吞下了多少委屈,忍受了多少劳累和疲惫,精神时时刻刻处于紧绷,害怕自己做得不够好,这样的精神状态,几乎会把一个人压垮。


我想,你妈妈的抑郁状态,和这样的生活方式,应该有很大的关系。长期和习惯性地压抑自己的感受,压抑自己的需求,去迎合别人,这样的状态,内心肯定是充满紧绷,充满疲惫,充满愤恨的。但妈妈又不允许自己有这些感受,把不好的感受都压抑下去,对别人好。结果就是人失去了活力,活在紧绷压抑的状态里。处于这种状态,外界的很多不如妈妈期待的地方,即便是很细微的地方,都能引发妈妈内心常年积累的愤怒和怨恨。这股愤怒和怨恨之下,其实是你妈妈内心深深的悲伤,从来没有为自己活过,从来都是自己在付出,没有得到过她内心渴望的被关爱,被照顾,被珍惜的感觉。


是不是一个很悲伤的故事?如果你是妈妈,你会选择这样的方式过一生吗?童年的遗憾,似乎困住了你妈妈一辈子,是不是其实可以不必如此选择?童年得不到爱,成年可以自己给与自己关照,自己把自己的需求放在第一位,照顾自己的内心和感受,把自己的生命充分地活出来,绽放自己。我们是可以这样去选择,这样去生活的。


你从小就是妈妈一百分的女儿。直到你成家,很多事情,有了和妈妈不一样的看法。这个不一样的看法,会引发妈妈内心极大的动荡和情绪,面对这样的妈妈,你希望妈妈能够给你空间,理解你的立场,但同时你又担心妈妈不听道理,引发她更大的情绪,你不知如何是好。我想,你对妈妈,除了有很深的情感以外,也许也有很深的纠缠的部分。也许你从小就能感受到妈妈对你的爱,是建立在你需要完完全全地回应妈妈的需求,达到妈妈的标准,这样的基础上的。这样的关系,也许你的内心,对妈妈,除了爱意,也会因为你长久地配合妈妈,积累了一些愤怒,委屈和疲惫。这些积累的情绪,也会在跟妈妈有意见不合的时候,一并地被触发起来,引发你更多的不安。


另外,一定程度上,你也许也像妈妈一样,为了获得妈妈的爱,很多时候都是在迎合妈妈,配合妈妈。现在你成家了,这种人际模式,也许也延续到你与其他人的相处,比如你的先生,和你的公婆。那么,你需要配合的人,不再是妈妈一个,而是变成了多个。而且这个多个关系中,每个人的需求是冲突的。妈妈需要你配合,老公需要你关注,公婆需要你尊重。你内心的感受,大概便会是焦灼和不知道如何是好。


不知道我所说的是不是与你的内心纠结有些许吻合?如果有,你希望怎么回应内心的焦灼呢?这份焦灼,很大程度上,是不是来源于在面对他人的时候,我们把对方放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而忘记了自己?如果我们能够,更多地关注自己的内心,更多地问问自己,在这一刻,我的感受是什么,我需要什么,我想要怎么回应。在自己的内心,建立一个稳稳的中心。再去回应别人的需求。愿意满足别人的时候,就满足别人。不愿意,或者感觉自己不够能量去照顾别人的时候,就先休息,照顾好自己,诚实地向对方表达,现在我也很乱,我想自己先静一静,安置好自己。慢慢地,你便会脱离那种事事围绕别人转的惯性,回到自己,从一个真正有力量的内心位置,去回应外界。平静而有善意地回应你的妈妈,你的先生以及你的公婆。这个过程,需要勇气。因为,你或许需要面对内心很多的不安,怀疑,恐惧,也许还要处理自己过往积累起来的很多情绪,比如愤怒和受伤。但你会成为一个不一样的自己,一个全新的,更有力量的自己。


我也曾是那个努力付出,迎合妈妈的女儿,所以对于迎合的故事,有比较深切的体会,体会到走出这种模式的艰难,和走出来以后的海阔天空。不一定符合你和妈妈的状况,但希望对你有所参考,祝好~




相关文章

网站地图湘ICP备2023018356号-2.考医师证双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