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父母和老师,应该是能看到题主的努力的;还一直在旁边唠叨,可能是因为觉得应该要督促题主学习,却选择了一个对他们来说最简单、对题主来说最没用的方法。
我家里有一个读初一的孩子,跟题主分享一下我作为家长的心路历程,希望对你有点帮助。
不管在哪儿,学生学习的压力都是很大的。真正以学习为乐趣的孩子,能真正放手完全把学习交给孩子负责的家长,都是少数。大部分的孩子和家长都是普通人,孩子们都要通过中考、高考,进入好的大学、好的专业,找到好的工作,过稳定的生活;家长都觉得孩子需要监督,帮孩子找好的辅导老师,甚至觉得孩子除了学习最好啥都不要管。
但是很多家长很懒,觉得自己的任务是告诉孩子他必须要努力、盯着孩子坐在书桌前、把孩子的手机和pad收走,就可以了,孩子就会按照他们的想法,专心的做题、考出好成绩。
当孩子请教不会的题目时,家长如果不会,都懒得跟孩子一起学习,直接就让孩子自己去搞;当孩子因为跟小伙伴闹别扭心情不好,跟家长抱怨想要寻求安慰时,家长会觉得这有什么值得不开心的,完全不能理解孩子;当孩子想去竞选社团主席寻求父母的技术支持时,家长会觉得这事儿会不会耽误学习,不同意孩子去做……
更可怕的是,很多家长感觉到孩子到了初中之后,变了,不听话了,喜欢跟家长对着干了,不像小时候那么乖了;但是,他们不去探寻原因,为什么孩子会变?是青春期孩子都会变、还是孩子遇到了什么事情自己不知道,作为家长,应该怎么看待孩子的变化、用什么不同的方法跟孩子说话会更好?
因为探寻原因,就要去学习,要去改变;而成年人总有很多借口,太累、太忙,为自己的懒惰买单。
宁愿选择自己最熟悉的、不用动脑子的方法,唠叨、控制孩子,希望把孩子的自主性强压下去,让孩子回到乖乖听话的状态……
题主作为初中生,面临的学习压力已经很大了,从家庭中应该得到的是理解、释放和支持;所以,我强烈支持题主“反抗”。
不是吵架、不是离家出走的那种反抗,人在强烈的情绪下,是无法正常表达和倾听的,沟通无法达到效果。
在比较平静的环境下,题主和父母的情绪都稳定的时候,把自己的想法清楚的告诉他们。
自己对学习有明确的目标和计划,对时间有合理的安排;他们看到有时候在用手机,那也可能是在查资料、跟同学交流,或者短暂的休息,让大脑放松一下,但会控制好时间;希望他们能给自己充分地信任。
不喜欢他们现在的哪些做法,这样会给自己造成什么样的后果(不被信任、不被尊重等),影响情绪的稳定,对学习没有好处。
希望他们可以怎么做、怎么说,自己的感觉会更好,也能更听得进去他们的意见。
我觉得,现在的初中生,都是很有想法、很有主见的,需要的是表达出来、让父母看见自己!
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