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心理问题问答集锦 / 正文

听到指责的话会生气,自我批评,怎么做到完全接纳自己

题主你好,我是答主曲慧东,一个喜欢用意象说话的心理咨询师。


在回答你的问题之前,我看完了你给其他答主的回复,一方面会觉得你很真实,你能坦诚地说出看完回复的“感受”,对说教式语言比较介意;一方面会觉得你也很努力,无论是问题里还是在给答主们的回复里,都能读到你在努力觉察、反省、成长;还有一方面我会觉察到自己的“胜负欲”被勾起来,想着如果答了你的题会收到怎么的回复?


不知道我对自己的这个觉察,你是否有感觉呢?你说自己有个“不断否定我”的妈妈,这也让我理解自己为什么会那么想“跃跃欲试”地来回答你的问题了。那是我们在努力证明自己是“对”的!在和妈妈的“否定"相处的时候,我们特别想让她看见,“我在学习”“我在成长”“我很努力完成你的期待了”……妈妈怎么还是不满意呢?!


当我们把注意力放在让他人满意的时候,对自己满意吗?

当我们在对自己说要接纳自己的时候,又是如何接纳的呢?

事实上,我们都是普通人,没有人能真的做到完全接纳自己呀!


脑子里的斗争让你头疼,“我是好的”“我确实不好”的争执此起彼伏后,“不好”占据了上峰。是呀,“失业”还是被“辞退”的失业,这是多么明晃晃地在说“我不好”呀!妈妈的“诅咒”灵验了!


看到你说,尝试过和那个弱小的自己待在一起,也许你想给Ta支持,但是说了什么做了什么却不记得了。因为那个严苛自我的声音一浪高过一浪。越是想赶走严苛的自我,Ta反而越会变本加厉地攻击自己。这要怎么相处呢?答案是站在一起


不论是面对“否定”的妈妈还是严苛的自我,如果我们站在对立面上,自然首先想做的就是防御,防御本身就要消耗能量,而人的能量是有限的,尤其是当下处在“低自尊”状态里的自己,更会觉得无力。


不保护弱小的自己,难到还要和“他们”待在一个战壕里吗?是的!虽然“为你好”这句话,总是让我们有被凌驾于上的感觉,但背后还是可以看见“好心”“爱心”的,只是有些人确实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善意,他们也有自己成长的困境。当我们不想去讨好谁时,也不必把自己扮成刺猬


在给答主们的回复里,你大都在用“嗨,你好呀”开头,看起来是一种友好的姿态,接下来像语文老师一样拆解段落、分析句意(作家们也对语文老师的做法很无奈,在一些媒体上他们表达过自己好像真没那么想过呀。),这可能会给人一种听是听了、看是看了,但依然沉浸在自己的评价体系里的感觉。不知道你看到这里,会不会觉得被冒犯了,我写出来,希望可以澄清惯用的模式,看见也许有用呢?


在“我已经做了”“你看我多努力”的证明中,能看出来你特别期待他人的认同,其实我们大家都需要他人的认同,这是人类的天性。与其把力量用在过滤那些“说教式”的信息,不如看一看对你有效的信息可以如何起效呀。哪怕开始只能做到一点点,坚持就会由量变到质变。注意这个积累的过程更多是收集在做一点点时体会到的积极的情绪感受和身体感受。身体记得一切,也是我们能量的来源。想去抱住、温暖、支持那个弱小的自我,必先让现实的个体变得有力量起来。


如果认同那条接受心理咨询的建议,就去尝试开始吧,你一个人闷头走很久了,也很用功,也许需要一个引路人,陪你一起走上一程,你会更加有力量地完成自我成长。如有需要,我在壹心理等你。


祝好!

相关文章

网站地图湘ICP备2023018356号-2.考医师证双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