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心理问题问答集锦 / 正文

表达自己的情绪有错吗?我不该不接纳自己的,对吗?(表达不了自己的情绪)

你好,

感觉到你觉得老师的说法不公正,同学的反应对你也不太公平。

在我的认知里:刺猬,她的那股温柔而坚定,懂的人自然懂。


留意到题主用了5次“对吗?”


冷静一下,否则故事里的人和事无论怎么变化,可能都会进入一个绝对化的通道,就是“对吗?”


你对【外部认可】的需求,你有发现是如饥似渴的吗?这破坏了生命力阿。

人确实是需要得到认可,甚至哪怕有人说要得到【足够的认可】,我也不会反驳。但是,认可都来自外界,自己在哪里?自己,被自己丢下了吗难道?抑或被自己束缚得太紧,以至于紧到在细细的缝隙里,看不到自己了……


如果今天有10个人,9个人认可了,1个人不认可,就可能会发生自我攻击,产生怨怼的情绪。要求绝对化倒向,是会给自己带来压力的,同时也会生成关系中的压力。

如果老师作为权威,根据他的时代背景和成长背景,有他的一些判断,可能会有一些偏颇,而之后自己产生的情绪,所消耗的时间,全都被【老师的过去】所吸纳。除了树立老师权威的形象之外,对于事情的价值取向判断和自身的成长,都没有带来益处呀。


Just do it的意义,在题主的生活和学习环境中,可能是,我去学习、去研究,冷静地处理数据,期待着也相信着:我能沉着地应对自我的情绪和病患还有病患家属的情绪。让老师和同学都刮目相看。

受传统礼制影响,人世世代代都重声誉的;但能不被声誉所累,这才是真正到达了追求境界的起点。


接纳自己是对的,这句话要配备自我觉察和广阔的视野所养成的辨析能力。

硬币都有两面,正面和反面。一个特质,也可能会带来正面和负面的叠加影响。所以才有扬长避短的成语,肯定是古来就有人用了这种方法。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看似心的距离越来越远,但是我们也可以发现:直接地表达,是能够升华沟通本身的意义的。

老师能够作为老师,相信也是有他的实力和容人的涵养的。如果他说的话,有些过头,学生可以给老师一些教学相长的建议“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老师刚才说的话可能是想指导我,但我感到难过,有些伤心”,让沟通中的张力变得有弹性,然后聊聊沟通与协作。

同学们可能天然就排斥议论导师,这里面有同学们自身的判断在先,有些刻板印象存在。可能难以以一己之力去软化他人的防御。


温柔而坚定,看似简单,实则需要一定的积累和人生智慧。将来会水到渠成。


推荐一篇文章,关键词“于文文像如懿”,题主在网上可以搜到。感受下真实的刺猬身上的温柔与坚定。


相关文章

网站地图湘ICP备2023018356号-2.考医师证双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