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心理问题问答集锦 / 正文

被标签化的人生里,你的功能是如何被忽悠“瘸”的?(被标签化的原因)

经常听到身边的人说:我从小就是个内向的人我从小就不会说话我从小就脾气不好......或听到父母说:这孩子天生就是胆小、爱哭这孩子脑子就是笨……这是关于育儿的,也是关于成人世界的。这样的一些标签化的话语里,总能让人听到几份沮丧的味儿。而作为个中的当事人,听到这样的话,一定想找个地缝钻进去,以躲避羞耻。有多少人,自童年开始,就被养育者严重地标签化,以致原本应该足以发展的自我成长、社会交往、能力擅长等功能不能得到充分发展。?01因为标签化,多少人的人生被忽悠“瘸”了每个孩子生下来都是一张白纸,理论上说同样具有可塑性。据统计,这个世界上多数人的智商都是90-110,智商在120以上的不到5%,呈现正态分布。但是,养育者(父母、祖辈等)千差万别,家庭关系千差万别,而每一个个体也各有差异,逐渐地,孩子的人生轨迹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养育者对孩子的标签化,是改变孩子成长轨迹的众多方式的一种。自认为社恐严重的小梁(化名)说:小时总是听见妈妈说,我是个嘴笨的人,怕见生人。初中时因为叫错了舅妈而被责骂“有眼无珠”——那是隔了三年没见的舅妈,专注于学习的他怎么会记得她的模样呢?标签化的后果很严重,就如一棵树被砍掉了枝条,自我被那些标签词语打上了“注脚”而狠狠地被湮没,被催眠。“此后,我好像真的变得不会说话了,嘴巴不利索了。当我看到亲戚时,不想主动开口称呼他们,我怕万一叫错了……”心理学家做过一个实验。跳蚤在正常情况下,可以跳到自身身高400倍的高度。加上一个玻璃罩后,跳蚤就会撞到玻璃罩顶上。若干次后,它只能跳到罩顶的位置。经过多次降低玻璃罩的高度后,跳蚤跳的高度会越来越低。最后,当你拿掉玻璃罩,会发现,跳蚤再也跳不高了。这就是有名的“跳蚤定律”。“跳蚤定律”会让你进入自我设限的牢笼,自己都不知道就进入了画地为牢的境地之中。而标签化,无疑是让你进入自我设限的“最有效手段”。正是标签化,很多父母把自己的孩子成功地忽悠“瘸”了。?02自我被阉割,不只是画地为牢那么简单没有被限制的人生拥有着无限的可能,而养育者对孩子的标签化,无疑给孩子带来致命的发展限制。为什么呢?一是,自尊被打压,导致力比多无法被释放。小王是众多自尊经常被打压的一个。他说,只要有机会,父亲就会打压他,似乎从骨子里就瞧不起他,而母亲没有给予安慰,更是做了帮凶。他说:父亲从小就骂我笨,骂我笨手笨脚,干啥都不会,嘴也笨,“笨猪”几乎成了他的代称。每次说起父亲,他都觉得恨恨的感觉。此后,他被贴上了“笨”的标签。上学时,他觉得自己走路都别扭。不敢回答老师问题,不敢和同学争辩。上班后不敢为自己争取理所当然的权益。而实际上,他并不是一个笨的人,他在很多门学习上都班上排名前三。但父亲觉得他笨,于是,他成功把自己的觉得“儿子笨”的感觉投射了给了他,所以在他眼里,笨好像真的成了儿子的“属性”。被贴上标签的人,自信心备受打击。自恋被压抑,无法张扬自我,他的自我功能必然被阉割,那么,他如何发展自己了呢?二是,成长被否定,导致生命力无法被激活。我们不怕自己的先天不足,况且其实我们多数人刚生下来并不会“缺斤短两”,都一样的头脑、一样的身手、一样的“装备”。最怕的是成长中的被否定,被标签。小玉(化名)是个乖巧懂事的女孩,自小就聪明活泼讨人喜欢,但却总被妈妈嫌弃为“黑丫头”。小玉是个超生的女儿,当年计划生育政策的原因,上户口较晚,是“黑户”。此外,她皮肤稍为黑点,所以妈妈就叫她黑丫头。成年后的她其实还是长得较白净利落的,但黑丫头的外号阴影却伴随着她挥之不去。为此,她常常觉得自卑,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内心里的外号如影随形,成长中的自我不认可总是在人际交往时如约而至,让她时时觉得羞耻,想遁地而逃。实际上,她是各方面都较优秀的人,却因为被标签的外号而成为那个“优秀的自卑者”。曾经有一段时间她很抑郁,觉得生活没意思,总是看不到吸引她的积极力量,整天萎靡不振,生命力的“火苗”屡屡被掐断。直到她进行心理咨询后,内在的生命力才再次被点燃。她感叹:原来被认可的自我状态可以这么美好!三是,命运被限制,导致职业路径被窄化。当一个人被标签化后,他就会如被分门别类的货物一样,把自我归置于某一位置——而这样的归置显然是错误的。比如,一个孩子被养育者批评为不会说话,他长大后可能无法发展自己的演讲功能。一个孩子被父母说作文老是写不好,他以后就几乎没有成为作家或写手的可能。这就是发展路径被“窄化”。小周(化名)学的国际贸易,他很喜欢销售。但是成长过程中,总被父亲说他嘴笨,以致现在总是怀疑自己是否适合做销售工作。当他面对客户时,会很焦虑,怵得发慌,口干舌燥,甚至无法开口,落荒而逃。显然,他的自我功能被压抑的程度很深。两年后,他申请转为内勤工作,不再面对客户。他的上司这样说:他脑瓜子转得快,就是老张不开嘴的感觉,年纪轻轻转内勤有点可惜了。也许你觉得,大家鼓励鼓励,说不定他就可以了。但事实并不是这样,这样的被否定被压抑,在客户面前的自动化反应,让他无法忍受,似乎比死了还难受。这种紧张甚至崩溃感,引发了他的死亡焦虑,所以心理力量无以为继。这样的情况只有通过持续的心理咨询个人成长才能达到较好的改变。?03面对被设限,我们如何突破达到自我发展当一个人被标签化后,他原本应有的自尊被歪曲、矮化甚至污名化,原本应该有的自体自恋破碎一地。如果不能突破,影响将是十分久远而深刻的。那么,如何突破这种被设限的状态呢?首先,敢于质疑过去,让自己获得新生。过去的那些标签是不合适的,是不对的,是错误的,我们要敢于扔掉!小玉说,过去的那个“黑丫头”标签犹如一个污点一样,时时罩在她的头上,时时觉得羞耻。我想戴上“墨镜”,把它遮盖掉。这是她质疑过去的标签的一种方法。成年后,我们确实需要内在的心理力量,要敢于质疑过去,去觉察父母或其他养育者曾经给我们带来的沉重的心理枷锁。扔掉标签,意味着拥有全新的自我,才能轻装上阵。这样,自我生命力和创造力才能被激活,被激发出来。敢于质疑过去的人,内在是有力量的,他能在相信自己的路上一往无前。遵循于过去那些不合理的标签,你只会沿着老路,带着旧模式,过着强迫性重复的生活与感受,痛苦不堪。那么,你还舍不得扔掉它吗??其次,撕下旧有的标签,突破被设限。标签化为什么影响这么大,是因为它的强烈的“催眠”作用。你会被它暗示为标签概念一样的人,你的品质将向它靠近,你的人格将向它无限趋同。有的人说,我好像天生不会挣钱,很多次挣大钱的机会都与我擦肩而过——殊不知,他是当年被父亲骂为“像个要饭的”这句话催眠了。有的人说,我怎么每次见领导都那么害怕而战战兢兢——其实,他是因为当年被父母定义为“胆小鬼”而导致的。这些,如一个个恶梦一样缠绕着他们,从而限制了自我发展,无法动弹——这么说并不夸张,试想如果没有这些定义和标签,他的人生兴许是另一番模样。而糟糕的是,我们一直会“摄入性认同”父母给予我们的评价,这样的种子自从种在心里,它就会不断地发芽、生长。所以,我们需要撕掉这些旧有的标签,一张,一张,又一张……?三是,学习成长自己,找到新的自恋。“自恋”,是指个体需要不断从外部获得认可来维持自尊的一种人格特征。我们并不总是能够全然知道自己究竟是谁,有何价值。因此我们努力经营生活,期待获得更好的自我感觉。(引自麦克威廉斯)自恋这一术语源自希腊神话中纳西索斯的故事,少年纳西索斯爱上了自己的水中倒影,最终因倒影无法满足他求欢的渴望而溺水死亡——显然,我们更需要有健康的自恋。也许可以这么说,“胆小、笨、不会说话、怕生人……”这些是父母送给我们的“成长中的礼物”,但是这些礼物也太“礼轻情义重”了,他们也许没想过这些标签会给孩子带来怎样的影响,我们还毫无保留地收下了。成年后,我们需要学会成长自己,去摒弃这些对我们的错误的定义,去寻找属于我们的自信与自恋。健康的自恋,就是在个体发展中,形成拥有与现实相应的自信、自尊和自我价值感,不是过度的病理性自恋,也不是没有自我的自卑。不断地学习成长,吸收属于我们自己的健康的自恋,去埋葬过去的旧有的错误的标签,你的未来就会一片光明。文:刘月鹏(硕士学历、高级职称,心理学专业博士班,整合动力取向咨询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中国心理学会临床注册心理师(X-21-650)、中国心理学会会员、广东省心理学会终身会员暨临床心理与督导专业委员会成员、广州市心理咨询协会会员、曾奇峰及丛中博士精神分析学员、ACT咨询师(中国训练营第二期)、性与亲密关系咨询师。从事心理咨询10年,咨询时数7800余小时,其中在全国著名心理咨询品牌壹心理平台预约咨询人数超过3340人次)?责任编辑:殷水

0

打赏(0)

相关文章

网站地图湘ICP备2023018356号-2.考医师证双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