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什么是焦虑谱系问题?焦虑谱系问题不是严谨的专业术语,是我的个人总结。焦虑谱系问题囊括焦虑、害怕、恐惧、担心、不安等情绪,我称为“焦虑谱系情绪”。这一类情绪都是未来可能出现对自己不利,无法应对的局面而产生。焦虑谱系问题的极端形式是焦虑障碍。为什么我不用焦虑障碍来描述,是发现不少来访者,没到焦虑障碍的严重程度,但他们的困扰,存在焦虑谱系情绪影响。比如建立边界感,照顾自己需求得到愈来愈多人的认可,可有些人害怕说“不”,害怕拒绝别人;网上流行的“讨好型人格”,害怕被人排斥,不被喜欢,总是牺牲自己需求,优先照顾别人意愿;有些人工作能力得到大家认可,但自己总担心无法应对新工作;恋爱中,总担心恋人不喜欢自己,会离开自己,会喜欢别人;……焦虑谱系问题,比较广泛地渗透在非心理疾病类困扰,即我们通常说的自卑、敏感、自尊心强、性格问题、原生家庭问题、亲密关系问题等。焦虑谱系情绪本是正常情绪。比如走在路上担心被车撞,让我们警惕来往车辆,降低被车撞的风险;害怕晚上走在没灯的街道,避免这种情况,降低遭遇坏人的风险;害怕考试考不好,更认真学习;……正常的焦虑谱系情绪,虽不好受,却是保护性情绪,相当于让我们提前预警,做出应对,避免不好的结果发生。这类情绪在进化中,具有提高生存几率的适应功能而被遗传下来。当焦虑谱系情绪发展成焦虑谱系问题时,意味着缺少明显证据或信号表明,可能出现危险情形,仍出现强烈焦虑谱系情绪,即过度警觉。这意味焦虑谱系情绪功能失常,在不需要警觉时警觉,就像草木皆兵,没能发挥保护作用,反而制造干扰。02如何修复焦虑谱系情绪的功能失常?我们先了解下过度警觉的焦虑谱系情绪,为何能制造问题。清楚原理,改变也就清楚。前面说过,焦虑谱系情绪从功能而言,具有保护作用,目的是帮助我们回避危险。因而焦虑谱系情绪会激活我们体内的回避系统。生物体内普遍存在回避系统和探索系统。回避系统容易理解,突然的惊吓,动物都会警觉。回避系统是保护生存的本能。探索系统听起来像是高级功能,似乎只有人类,或是海豚、猴子等高级哺乳动物才具备。实际上动物身上普遍存在。熟悉些的可能是猫狗:除了吃、喝、睡等基本生理需求,猫狗会有好奇心,这种好奇心还挺能自娱自乐。如果大家去看关于动物的纪录片,会看到家禽野兽,都存在探索系统,都有好奇心。探索系统对于动物的生存价值,虽不如回避系统明显,但从进化角度仍可以理解。如果没有探索系统,生物生存在某个地方就安于现状,遇到环境变得恶劣,不再适宜生存,安于现状的生物很容易灭绝。拥有探索系统的生物,能够开拓生存领域,面对大自然变化,存活的几率更高,因而探索系统被进化遗传下来。探索系统面临新环境,各种新刺激会刺激大脑开启新的学习过程;回避系统让生物待在熟悉环境,大脑只需要启动自动化过程,用习惯化的行为模式就能适应,缺少新的学习变化。从学习角度来说,所有变化都是新学习,改变焦虑谱系问题,就要走出功能失常的焦虑谱系情绪旧模式,开启新的学习过程,将其修复为正常的焦虑谱系情绪。新学习过程,即探索系统发挥作用。我们平时说的“走出舒适区”,“舒适区”是回避系统主导,大脑自动化的习惯模式运行,不费劲,所以感觉舒适;“走出舒适区”,探索系统主导,开启学习过程,需要有意识努力,刻意练习,自然费劲些。回避系统和探索系统,原本大脑会自动调节,保持整体平衡,就像跷跷板。焦虑谱系问题,是回避系统常占主导,两套系统运行失去平衡。回避系统是对危险的反应,在焦虑谱系问题中表现为过度警觉,改变即修正过度警觉。03如何帮助大脑学习:感觉危险但实际没有危险,可以不用警惕?暴露脱敏——暴露在焦虑谱系情绪情境,持续体验焦虑谱系情绪,没有发生危险,大脑学习到这不是危险情形,解除警觉。就像草木皆兵的情形,我们要如何判断是草木,不是敌军?如果我们不逃跑,对方一直没有任何行动,没有进攻,是不是就能判断?心理咨询工作焦虑谱系问题,认知矫正、情绪调节练习、行为试验、角色扮演等各种技术,实质都是暴露脱敏后起效,只是暴露过程需要这些方法循序渐进,帮助能够坚持暴露体验。不然,就像面对草木,心里时刻担心是敌军,一点风吹草动就认为是真的敌军在行动,开始逃跑,没有体验到没有危险,反而增强了危险体验,增加了回避行为。心理咨询的循序渐进,好比一开始站在2000米外看着风吹草动,虽然害怕,还能做到不逃跑。体验过没有危险,探索系统发挥些作用,能够走到1500米观察风吹草动。发现还是没危险,敢于走得更近。……直到亲手触摸草木,发现真的只是草木,自然警报解除,探索系统能够重新上线。暴露脱敏原理,利用了大脑的习惯化和敏感化机制。习惯化是指某种刺激重复呈现,如果对个体没有重要意义,个体反应会逐渐减弱以至于消失;敏感化是指由于经受了强烈刺激,对轻度刺激反应加剧的现象。焦虑谱系问题,从发展过程理解,往往可追溯到童年经历,反复经历过某些相似的负面体验,从而大脑对类似情境习得(注:学习获得)为敏感化。(所有敏感困扰,都是习得反应。)敏感化的大脑生理机制,决定改变不是想改变就能快速实现,就像没法希望一条马路不存在,就能立马消失。只有持续不走这条路,路上长出荒草覆盖,这条路才会消失。持续暴露体验,相当于持续不走敏感化这条马路,让它被荒草覆盖。暴露脱敏原理是让习惯化起作用,持续暴露体验,没有重要意义(没有危险发生),个体反应减弱至消失。焦虑谱系问题的改变原理和方向说清楚了,实际操作肯定有困难。就像要验证草木是草木,不是敌军,理智知道要暴露脱敏,可是腿脚不听使唤打哆嗦,想逃跑。认知行为疗法的行为试验,是不错的练习技术:选择害怕程度相对能承受的情形,开始第一次尝试,就像先站在2000米观察风吹草动。选择试验对象,可考虑如果你不回避,做出新的行为尝试,可能的后果是什么,选择可能的负面后果能承受的试验对象。尝试第一次之后,扩大尝试练习的对象。就像小马过河,增加体验学习,发现没有那么糟糕,更容易促进今后的暴露练习,开启新行为。行为试验之外,可以加入正念练习。正念练习可以提高自我觉察。当尝试暴露练习,害怕等情绪自动反应想要回避,自我觉察提高,能够加入给自己鼓劲、打气的心理建设,帮助尝试暴露练习,而不是回避。暴露练习需要持续、刻意练习,因为习惯化机制需要重复才能发生作用。当新的习惯化起效后,焦虑谱系问题便能得到修正。如果经济条件允许,加入心理咨询帮助改善也可以考虑。我无法在这篇文章中,罗列所有练习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提供解决建议。心理咨询可以针对改变过程的个性化困难,提供针对性调整。作者:许标,中科院心理所健康心理学硕士,全职心理咨询师,5000+小时心理咨询经验,2000+小时专业受训经验。责任编辑:一只梨
23
打赏(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