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心理问题问答集锦 / 正文

我不想成为泄密者! 学校咨询中的伦理困境

作者:吴嘉仪编辑:溪溪子审核:彭秋红来源:微信公众号:沈家宏心理(ID:shenjiahongweixin)近日,胡鑫宇事件发布会中,已认定胡鑫宇系自缢死亡。他在这个本应充满活力、朝气、肆意,蓬勃地向阳生长的年纪,选择了主动结束自己的生命,让自己枯萎凋谢在茂密的树林中,是一件多么让人揪心悲痛和扼腕叹息的事情。图片来源:微博自然而然地,胡鑫宇事件发布会的评论区里,很多人再次频频呼吁我们要重视青少年心理健康。但是,当小编看到有人评论“其实大部分高中都有医务室和心理老师的配置,但是很少被真正利用起来”时,心中酸涩难当,忍不住思考心理资源利用率低的原因可能是什么?我们又可以怎么样去提高心理资源的利用率,真正帮助到更多的人,尽量避免类似的惨案发生呢?在搜寻答案的途中,小编看到了一些学生对学校咨询是否安全,是否会泄密的重重顾虑,因此会有很多学生在心理咨询的门前犹疑徘徊。甚至小编还看到了大量对于学校心理咨询破坏保密原则的投诉、愤怒、敌意和信任危机。学生们的这种顾虑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毕竟教育系统内的心理咨询师往往承担着教育管理者与心理咨询师的双重身份,这会使得学生们担心咨询师是站在学校立场摆平他们,还是真正站在学生立场帮助他们。学校咨询师承担着为学校考虑和保护来访的双重责任,这也让咨询师们实际工作中捉襟见肘。但小编相信这两者之间并不是绝对对立的,而是可以通过更专业的措施达到一定平衡的。希望本篇文章能够给咨询师们提供一点专业上的启发,也能够部分打消学生们参与心理咨询的顾虑,让心理资源能够更多地帮助到有需要的人。?在学校工作的心理咨询师们,在日常工作中常常会和来访者的班主任、家长有很多接触。有时候,咨询师可能既要向班主任、家长交代学生的情况,但是又不能过分地暴露学生的隐私,尤其是学生很介意的、不愿意被暴露的一些内容。那么,作为咨询师,我们应该如何把握好这份沟通和暴露的尺度,更好地帮助到来咨询的学生呢?的确,我们知道咨询中有保密原则,但是实际的学校咨询工作中,让我们守口如瓶,直接了当地拒绝透露来访者的所有信息又是一件很难的事情,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考验。为此,小编为为学校咨询师们提供了一些和班主任、家长沟通反馈的方法,期望能有所帮助。当然,作为学生,我们可以在文中了解我们在咨询中享有的保密原则具体是什么?作为班主任或家长,我们也可以在文中了解我们可以多大程度地知晓孩子的咨询内容。1、什么情况下,心理咨询师需要和班主任、家长进行沟通?什么样的个案我们才需要和班主任沟通,什么样的个案我们不需要和班主任沟通?当学生心理咨询的议题和班主任、家长们息息相关的时候吗?并不是。在学校进行的心理咨询,仍然是正式的心理咨询,不论是和班主任沟通,还是和家长沟通,咨询师都需要遵循咨询的规则和伦理,不属于保密例外的咨询内容,未经来访者授权,咨询师都不能和班主任、家长沟通,否则咨询就容易出现问题。如果咨询师随意地违反保密原则,去和班主任、家长沟通咨询内容,孩子知道了往往就觉得他被出卖了,之后他就不来进行心理咨询,甚至可能会告诉他的同学们,让同学千万不要去做心理咨询,在那里说的东西咨询师都会告诉我们班主任和老师的等等。这就会让学校的心理咨询做得很被动,有些孩子就不敢来找心理咨询师,让心理咨询离孩子越来越远,也就更难及时地去发现和帮助孩子们处理成长中的心理困扰和心理问题。2、如何才能既不违反保密原则,又能恰当地向班主任、家长反馈来访者的情况?你可能会困惑,伦理上确实是有相关的保密要求,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有时候学校、家长想要了解孩子情况的迫切心理,还有一些不同于伦理的学校规章制度,比如必须报告学生自伤的情况等,这些都会给心理咨询师一些压力,有时感觉完全不透露似乎也说不过去。这种情况下,咨询师可以如何恰当地向班主任、家长反馈来访者的情况呢??比如,孩子是班主任推荐过来进行心理咨询的,班主任就会问一些相关情况,咨询师可能也要给一些反馈,这时候咨询师可能会选择简单、大概地说一些不大涉及隐私的话题,比如“这次我们谈论的是人际关系/学习压力/网络成瘾/情绪处理等议题。”当然,这个部分的透露仍然要遵循咨询的原则。所以,我们在第一次进行心理咨询的时候,就要告诉孩子:因为你是班主任推荐来的,所以之后我有可能会把你咨询的部分内容反馈给班主任。但是,如果我要反馈一些内容,那么我一定会征求你的同意。如果你不同意,我就不会去反馈。如果你同意,我还会征询你意见,看你觉得哪些内容可以反馈,哪些内容是不可以反馈的,这些部分我都会经过你的授权。不过咨询中也会有一些内容属于保密例外,保密例外的内容是哪怕你不同意,我们仍然要告诉你的班主任和家长的,这就包括...总而言之,在首次访谈的时候,学校咨询师就要通过讨论让孩子明晰保密原则,给孩子一份安全感,也便于我们后续工作的开展。如果孩子回答:“没关系,老师你是可以跟我班主任说的。”接下来我们一定要紧接着问:“你觉得有哪些事情是不可以说,不能说的呢?”我们一定要追问这句话,如果孩子告诉我们有哪些是不能说的,并且这些也不属于保密例外的内容,那么我们就坚决不能说。?如果孩子完全不同意把咨询内容透露给班主任,那么即使孩子是由班主任送来进行心理咨询的,我们仍然要向班主任说明:“因为心理咨询本身就存在统一的咨询原则,规定了哪些东西能说,哪些东西不能说。如果我要跟你说,那么我就需要孩子的授权,甚至需要孩子父母的授权。要是孩子没有授权让我说这个部分,很抱歉,那么我就不能跟你说了,因为孩子不同意,如果我说了就会有相应的后果。当然,如果我发现这个孩子有一些危险的情况,那么我一定会跟你和家长说的,哪怕你们不来问,我都要去告诉你们的。”接下来,我们就可以把保密例外的内容告诉他们:(1)心理咨询师发现来访者有伤害自身或伤害他人的严重危险时(2)来访者有致命的传染性疾病等且有可能危及他人时(3)未成年人的来访者在受到性侵犯或虐待时(4)法律规定需要披露时3、和班主任、家长的沟通中,咨询师需要尽量多地对孩子进行资源取向。作为咨询师,当我们和班主任、家长进行沟通时,需要尽量多地提及孩子在我们这里的优秀表现,尽量多地展示我们看到的孩子好的一面,对孩子进行资源取向。为什么这样做呢?因为,生活中会有很多的家长、班主任老师等,对待孩子往往是采取缺陷取向的方式,尤其是对待问题孩子,这就会让他们更容易盯住孩子这个不好,那个不好。比如,家长或班主任常常就会问我们,咨询中我们有没有发现孩子其他方面的问题?此时,我们既需要给到家长或班主任一个回应,又需要保护孩子,那么我们就可以回答:我和孩子已经工作X次了,现在我暂时还没有在这个孩子身上发现什么太大的问题。我想听听你对这个孩子的看法,你是怎么看这个孩子的呢?我们去听听家长和老师是怎么说的,一方面,可以让我们化被动为主动,反过来向老师、家长搜集孩子的更多信息。另一方面,其实我们在咨询中看到的缺点和不足,家长和老师都会告诉我们,但是这个部分从他们那里说出来,和从我们这里说出来,二者是不一样的。这个时候,我们就更需要给老师呈现孩子的优点,呈现孩子好的一面。??比如,对于孩子不愿意对父母、老师言听计从的部分,我们会资源取向地认为,孩子有自己想法和思考,不盲从,不随大流。其实父母和老师的观点会给大部分孩子带来很大的压力,但是这样的孩子仍然会持有自己不同的主张,在中国的文化下,这样的孩子真的太可贵了,我们要看到孩子敢于反抗权威,敢于挑战权威的这一部分。??比如,对于频繁询问老师,多次更换咨询师,或者频繁寻找咨询师的孩子,我们会资源取向地看待,孩子敢于自己主动通过各种方法求助,是那么的勇敢,那么善于利用周围的资源,知道去探寻和借助外部的力量等等。这都是我们需要看到的部分。当我们多向家长、班主任反馈这些部分时,家长和班主任可能就会觉得,“这个孩子还是不错的嘛”,慢慢的,他们对这个孩子的态度可能就会有所转变,也能更好地帮助到孩子。作者简介:吴嘉仪,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沈家宏心理(ID:shenjiahongweixin),沈家宏心理致力于家庭系统动力学与个体心理的研究、运用与传播,打造一个集心理咨询、心理培训、心理督导、心理测量、心理网络产品、心理学物化产品、员工心理援助计划为一体的专业心理服务平台,旨在促进个人在家庭、学校、职场、婚姻中健康幸福的成长。

原作者名:

吴嘉仪

转载来源:

微信公众号:沈家宏心理(ID:shenjiahongweixin)

原文标题

我不想成为泄密者!| 学校咨询中的伦理困境

授权说明:

口头授权转载

作者未开启鲸币认证

44

相关文章

网站地图湘ICP备2023018356号-2.考医师证双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