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心理问题问答集锦 / 正文

“善意”与“情感价值”在世俗关系里应当是相互的吗?

题主你好,我是答主曲慧东,一个喜欢用意象说话的心理咨询师。


你说自己是一个乐于主动给予他人善意的人,是的,当你在问题的结尾处向大家表达感激,感激来阅读你问题的小伙伴,为大家送出祝福时,也是那么的谦和有礼。想必生活中的你也是让别人感觉很温暖吧。


你说不知道“主动给予的善意是否应该所求回报”,试着把注意力放在主动上。我们需要一些反思是怎么的需要促使你做出主动的行为呢?你在自责不应该顾影自怜、不应该狭隘索求时,是谁在不断地发出这样的提醒呢?


举个例子,答主们在这里答题,其实各有所需。比如我在刚进答疑馆时,仅是为了完成平台任务,完成10道题目,才能正式作为咨询师入驻。我记得那10道题答的并不痛快,我会挑选哪个题目描述的清楚,更容易回答一些,有时候还会为几十字的问题在心里抱怨几句,“问题都没说清楚,让人怎么答?!”(可是人家并没有求着我去回答呀)。10道题目答完了,也完成了平台任务,我发现每天有个地写写文字蛮好,于是就一天一道题的答起来,把自己这么多年学的东西更有针对性地输出,变成帮助他人的文字,感觉真好!当主动性来了,之前介意问题的质量、期待题主回复的念头就淡了下来,我知道做这件事更是满足了我怎样的需求。当答题到300个左右的时候,我看到了很多类似的心境、困境,就有了想写更长篇文字的愿望,于是又开始在平台发文章,哪怕没有多少阅读量,但是我看见一篇篇由心流淌出来的文字呈现在自己主页的文章列表里,就已经很满足了。我用文字表达出的善意,如果能被有需要的人看见、用上定然是好的,如果能再给个回复、点个赞,也会是高兴的,不过即使没有,我也依然喜欢这样答答题目、写写文章,因为在帮助别人的时候,我也满足了我自己的需要,将知识转化并输出的兴奋感、满足感,让我很开心。


花了较多的文字来描述我自己的经验,是希望你也能试着梳理一下,自己对他人施与善意时,看看自己的哪些需要被满足了。如果并没有得到满足,还可以通过怎样的方式获得呢?也许你期待别人的认同、赞许,是的,作为人都有这样的需要,那我们自己是否能够认同自己,给自己的行为点赞呢?


所以,这也是我刚才提出的第二个好奇“你在自责不应该顾影自怜、不应该狭隘索求时,是谁在不断地发出这样的不应该的提醒呢?”也许第一反应是“我自己呀!”真的吗?试着再问自己一遍,百分之百是真的吗?大抵对自己要求这么高的人,内心当中都住着相对严苛的“父母”。哪怕现实中父母已经没有那么多要求了,我们自己都不愿意放过自己。所以与内心父母的和解,也许是更需深入探索、完善成长的话题。


至于现在,先放下对自己的评判,体会你在给予他人善意过程中你的感受,是积极的更多,还是令你不舒服的更多,如果后者居上,那及时喊停,便是对自己的照顾。要记得,你可以是主动的,没有人能真的胁迫你去做不想做的事,你有权利做出选择。至于是否有回报、是否应该被回报,真的不是我们能决定的,尤其是你在自责不应该顾影自怜、不应该狭隘索求时,是谁在不断地发出这样的提醒呢?有些人还会认为那些善意是控制,避之不及,又怎会感激呢。


好好爱自己,了解你的需要,先试着自我满足,施与善意所付出的能量才有机会获得平衡


喜欢我的回答,就给我点有用或者在评论区告诉我你的感受吧。你看,我这样发出邀请,你有没有觉得被冒犯呢?你是有选择的,真的,不必为了满足我,为难你自己。


祝好!

相关文章

网站地图湘ICP备2023018356号-2.考医师证双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