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楼主的描述,给我的感觉是,楼主对于关系与独立有种较为模糊的困惑。
可能在自己的认知里,觉得关系和独立,是两个非此即彼的概念。
如果我们只从表面来看,的确有可能绝对化。
但如果从人格和情感上面来看,关系和独立,既是各自成立的,又是相依相存的。
1、关系不仅是人事物之间表面的联系,还包括内在的情绪情感链接。
关系到底是什么?
人是社群动物,自然脱离不了关系。
从出生起,父母与孩子就是一种血缘关系。
无论亲子关系如何,都无法切断和否认血缘关系的存在。
有血缘,就有情绪情感的关联,哪怕父母与孩子老死不相往来,爱恨都在。
所以,比起形式上的关系,内在情感的链接,更能定义一种关系的好坏。
2、独居的人一样可以有社交关系,除了现实社交,还可以有虚拟社交和间接关系。
我听说过"关于独居,一个人的关系一定是死亡的关系"
独居的人,只是不与他人住在一起。
这仅仅是一种居住形式。
如果要说不与他人打交道,特别宅,类似“茧居”、“躺平”的人,他们也只是在现实世界中,不与他人发生直接关系。
在虚假世界中,比如网络中,他们是跟人事物有联系的,比如游戏,直播,聊天等。
他们每天吃的食物,需要从外面供给,这也是间接地在与外界联结。
如果一个人不吃不喝,躺在床上或坐在家中,啥也不干,这才是活不下去的情况。
所以,只要一个人还要生存,他就会直接或间接与他人建立某种真实或虚拟的关系。
3、除了与他人的关系,还有与自己的关系。
"关系就是一切,一切都是为了关系"
“关系就是一切,一切都是为了关系”,这句话好像在传达为他人而活的观念。
虽然与他人的关系,对自己很重要,但如果忽略了与自己的关系,那就是没有活出自我。
这样的人,人格是不独立的,情感上面,也好不到哪儿去。
不能把自己照顾好,与他人的关系不可能不出问题。
所以,搞好与自己的关系,才能建立好与他人的关系。
4、依恋关系是情感关系,对心理匮乏的人影响更大。
“人活着就是为了依恋关系”
依恋关系是婴儿与母亲的关系,长大后延伸到与其他人的关系中。
如果一个婴儿从小跟母亲建立了比较安全的依恋关系,他长大后,与他人的关系也会很融洽,很健康,很安全。
而安全的依恋关系,不需要刻意去维护,只要他的安全感在,他自己就是稳定的,关系也会随之稳定。
不安全型依恋的人,倒是可能为了寻找自己的安全感,而与他人发生各种纠缠。
这样的人,带着伤,去关系中经历新伤,最终可能会因为累了,从关系中逃离。
5、独立不是切断关系,而是既能与人建立关系,又能离开关系生存生活。
好像没有亲人和朋友我们就面临灭亡,如果是这样人是否独立呢
亲人和朋友人人都有,但愿不愿与他们保持联系,建立更加亲近的关系,这是自己可以决定的。
人从生下来,就是为了某一天要变得独立。
但独立不是切断与亲人朋友的联系,而是在人格上、情感上不过于依赖他人。
也就是说,只要不是离了别人自己就活不了,就算是一个独立的人。
如果因为成长中经历了某些情感创伤,导致与他人没有或者不想有情感链接,这样形成的假独立现象,才是精神上面的消亡。
真正的独立,是既能与他人建立友好自由的关系,又能从人群中分离出来,一个人自在自乐地生活。
以上回答,希望带给你一些启发。
我是心理咨询师燕归来,祝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