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题主,你好!
为你有这样的反思与觉察点赞!
自己明明待人很友善,甚至是处处为他人着想,可为什么自己没有得到很各谐的人际关系呢?
很愿意陪你梳理一下,希望对你有小小的帮助。
1、感受自己的情绪,守好自己的界限。
你说,在高中时,同桌老把自己的书扔到你的桌上,“即使堆到我快写不了字了,我也从未埋怨过她。可她却恩将仇报,跟别人说我偷她的书”。
现在可以回想一下,当时,她把书放在你的桌上,你心里介意吗?
是心甘情愿的吗?
心里是否想埋怨她?
如果我们感觉自己这样是在付出,就要明确向她表明。
为什么会有她说你偷她书这样的误会发生,就是因为你没有守好自己的界限。
这样说,你可能会心里不舒服。
我们认为自己这样是待人友善,为别人着想,可在别人看来,却可能是你没有界限,别人怎么做,都是我们无意中允许的。
所以如果想让自己舒服,并且与他人有较好的人际关系,一定是自己可以建立自己的界限。即:
心甘情愿的说好,温和而坚定的说不。
每当自己不愿意时,就一定要拒绝。
比如,不让同桌把她的书放在你桌上,以免错拿。
你的大学同学爱贪小便宜,不知感恩,你为什么还愿意帮她呢?
尽管是有他人的原因,我们如果可以守好自己的界限,比如,大学同学不感恩,那就与她保持距离,保护自己。
或是她说你坏话时,你表明你的态度。
我们一直都有选择的。
2、学习一致性沟通。
当我们委屈自己,对他人示好,却没有收获自己期望的人际关系时,我们就可以想想,自己为什么要这样做?
是不是对他人有一点点讨好?
自己是如何形成这样的模式?
当然,这和我们的成长环境以及信念有关。
可喜的是你有觉察,发现自己这样做并不能为自己带来好的人际关系。
恭喜你迈出了最重要的一步。
萨提亚提出在压力下,人们有五种沟通模式:
讨好型、
指责型
超理智型
打岔型
一致型沟通
感觉你遇到不公,不反抗,有可能自己一直要求自己对他人友善。
有一句话想分享给你:
你的善良一定要有锋芒。
一味地友善可能让别人觉得你软弱可欺,别人会甩锅给你,说你坏话等。
人际沟通是我们一生的功课。
萨提亚提倡一致性沟通。
就是在与他人交往时,学着把自己的感受、内心的想法心平气和地说出来。
每个不舒服都值得我们重视。
比如,遇到这样的房东,你可以说:
如果我不付你房租,我会经常请你吃饭,你愿意吗?
在收房租和请吃饭之间,你选一个,你愿意选哪个?
或者,如果不喜欢她骂你,你也可以告诉她,我是来租房,如果你继续这样不尊重我,你每骂我一次,我就从房租里扣一部分钱。
(自己可以录音保留证据,或是实在觉得这样的房东不喜欢,自己另外租房等)
黄启团老师写了一本书《别人怎么对你,都是你教会的》,推荐给你。
我们有时一味地容忍,反倒会让别人得寸进尺。
这样时间长了,你心里会不舒服。
所有的关系都是共谋,每个人从最开始就要守住自己的底线。
健康的亲密关系是建立在互相尊重、权利平等的基础上的,需要关照双方的情绪和需要。
而且无论对方多么糟糕,我们只能改变我们自己。
慢慢来,亲爱的。
虽然我很想夸奖你的友善,安慰你的付出与失落,但我更希望你能生长出自己的力量,守好自己的界限,照顾好自己。
那时,无论你遇到什么人,你都可以平和地应对。
友善也只给值得的人。
祝好呀!
世界和我爱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