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主你好!
遇事内归内的人应该是比较自律,自我要求较高的人,但内归因时总是看到自己不足的地方,看不到自己做得好的地方,那就有可能像题主现在的感觉:“自己成了自己的敌人”,阻碍了自我的发展和身心健康,这就需要我们调整内归内的角度,以便更好地取悦自己,接纳自己。
如何才能取悦自己,接纳自己呢?建议如下:
(1)当自我指责时,反问自己提出的问题。
如“我恨自己那么没用,什么都不好,什么都不会。”这时,可以反问自己:“我真的什么都不会吗?真的什么都不好?”我想,答案一定是否定的,你一定有许多会的,你不会的只是目前的某一事。
我们不要因某件事没办好,就全盘否认自己。“非黑即白”的思维模式导致我们看不到自己的优点和成绩,这是需要我们有意去改变的。
(2)去完美主义
如果我们觉得什么事都必须达到自己臆想的结果,这样即使做到了80%,我们可能仍然觉得失望。这也需要我们转变思维模式。“这件事虽然与自己当初的愿望有出入,但能这样也还是挺不错了。”这样想,我们心里就会愉悦许多。
追求完美,接纳不完美
(3)自己做自己内心的好父母
我们内心时常在指责自己,那是我们把父母对我们的严格要求内化于心,我们就成为了自己年幼时的父母的样子。现在我们成大了,我们可以试着做一个理想的父母:充满温暖,鼓励和自我同理心的好父母。
(4)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才是重要的
考试成绩和老师的评语,那都是别人眼中的你,可能在某些方面也能反映真实的你。但“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才是自我成长的内驱力,可以持续让我们去努力实现,变得更好。当你自我肯定的能力增强时,别人的评判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我的回答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祝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