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
抱抱你~
一直以来不能够被自己的父母读懂和理解,感受一定是非常不好受的吧~否则,我们也不会将内心的伤痛倾诉给“陌生人”渴望得到更多理解与支持……
只不过,我们所理解的事情真相,是否真的是所有故事的真相呢?
从父母的角度出发,以及其他的客观因素出发,事情是否还有其他的解读版本呢?
就像所有的孩子都不太懂得如何与父母和睦相处,父母和孩子之间存在一些分歧,以及思维方式和认知上的不同造成沟通上的鸿沟,这是非常常见的问题。问题是我们该如何理解和对待这些差异,以便彼此之间更好的建立沟通,更加和谐的相处。
1、读懂父母局限性,释怀自己。
父亲在我小时候得了病不能工作,母亲抗下重担性格变得强势,于是他们经常吵架,我只有不断拉架。
故事中的父亲因为病情,性情大变,脾气很不好,客观上我们可以给予一定的理解,因为人类的情感就是遇到高兴的事情就会感觉到开心、快乐,遇到伤心事就会感觉到忧愁、沮丧。
只不过,当我们遇到一件尽力了却效果不好、以及不可抗力因素导致的“不幸”,总是消极的态度去对待,我们的精力也都会消耗在这些事情上,不仅不会解决问题,更加让势态恶化,其中母亲的脾气变得更加暴躁,女儿间接受到伤害,就是父亲的认知上的局限导致结果。
其实,父亲完全可以将消极的力量转化为正向的力量,珍惜当下的生活,带领家庭蒸蒸日上。他可以更加体谅母亲挑下家庭重担的不易,因为自己还可以劳动“炒菜”,也可以力所能及的为家庭填补经济收入,女儿健康也是他应该感觉到骄傲的事情。只是认知局限下父亲没有认识的这一点,长大后的题主,就可以对他给予一定的包容,知道过去的错并不在于自己,学会好好爱护自己,力量就会重新回归~
2、摈弃习惯性的否定自己,树立内在的价值感。
父亲却越骂越凶,让我快滚,于是我赶紧躲进里屋无声的哭,内心觉得羞耻又受伤……母亲生气时也说“你跟你爸一样没用…”这种话越说越多,导致后来我一听到或看到无用无能这种字眼就会对号入座,总习惯讨好别人,和异性相处也不自在,我想知道怎么能摆脱这种感觉
父母的相处模式,带给题主的内心影响就是,缺乏内在的价值感和安全感,长大后的自己可以依靠独立经济来完成独立的生活,找到内心的安全感,但是内在的价值感,则需要重新找到自我的认同感,来树立内在的自信心,重大自我价值感。
女性不比男孩,常常被教育为乖巧、听话,却从来都是缺乏鼓励和支持孩子要有自我的主见,那么孩子的自我认同感就很难建立,幸运的是在家庭无法建立的自我认同,成年后我们也可以在一点一滴的自我完成事情的过程中,逐渐建立成就感,找到自己擅长的地方,开始鼓励自己,内在的价值感和方向感就会确立~
慢慢来~
祝好~加油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