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主你好!我是江61。非常感谢你提出了一个好问题:“如何看待嫉妒对人际关系的影响?”让我们做一下深度的思考。我猜想你现在正在困惑如何处理自己的嫉妒之心和面对的人际关系。我来将我的思考说一下。
一、嫉妒与羡慕
1、定义
嫉妒
嫉妒是指人们为竞争一定的权益,对应当身边的人怀有的一种冷漠、贬低、排斥、亦是敌视的心理状态,故一旦放任即可能产生嫉妒心,它让人感受到难过的滋味,严重时,人自然会产生恨的情感。
羡慕
羡慕看见别人有某种长处、好处或有利条件而希望自己也有。它是嫉妒的反义词,也是嫉妒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羡慕和嫉妒本质的区别
嫉妒和羡慕互为反义词,他们是对待别人与自己心理状态的两种表现形式。它们之间的区别有4各方面,分别是心理、词性、人群、后果。
1、心理不同:羡慕有对别人美好事物可观认知和祝福的意思,不会有破坏性敌视性心理。而嫉妒则反之,有盼别人坏,盼别人不如自己红眼病的意思。
2、词性不同:羡慕是褒义词或者中性词,而嫉妒是贬义词。
3、人群不同:成熟的人,包容性强,对你自己好的人,大多是羡慕。不成熟的人,嫉妒心强报复心强仇视心强,后果往往于人于己不益。
4、后果不同:
羡慕只是看见别人好心理想往而已,或者会成为自己奋斗追赶超越的目标和动力。而嫉妒见不得别人好的心理则有可能导致对别人使坏,或者敌视破坏别人美好事物。因嫉妒走上犯罪者不少。
嫉妒是一种消极情绪,有对立的、攻击的、诋毁式的,而羡慕是一种积极情绪,有欣赏的、敬佩的、褒扬式的。
表面看来,两者冰炭不同的,实质上却都是对对方突出成绩、较大成功在内心当中的反映和体验,只是表现形式相反而已。不管是羡慕还是嫉妒,都是一种心理。看见美好要追求,要有一种正确的心态对待,用正确的行为去争取,最终会成功,让别人羡慕嫉妒恨。
2、心理效应
嫉妒俗称为“红眼病、吃醋、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等。嫉妒就内心感受来讲,前期表现为初期由攀比到失望的压力感;中期则表现为由羞愧到屈辱的心理挫折感;后期则表现由不服不满到怨恨憎恨的发泄行为。
嫉妒是一种比较复杂的心理,包括焦虑、恐惧、悲哀、猜疑、羞耻、自咎、消沉、憎恶、敌意、怨恨、报复等不愉快的心理状态。别人天生的身材、容貌和逐日显出来的聪明才智,可以成为嫉妒的对象;其他如荣誉、地位、成就、财产、威望等有关社会评价的各种因素,也都容易成为他们嫉妒的对象。
嫉妒的本质
首先,我们可发现很多嫉妒并不是来源于发现自己不如别人,这只是产生嫉妒心理的诱因,由于自己不如别人而使自身优越感、竞争力等减弱或丧失才是嫉妒的根本。
其次,嫉妒不只是外在的“羞愧、愤怒、怨恨”等情绪的表现,还有嫉妒者争强好胜的欲望等非情绪性的心理现象。
产生的原因
从进化心理学角度来讲,嫉妒是一种本能,这种本能产生于两点:
一是个体为维护扩充自己势力范围和繁殖繁衍的需要。就如狮子王对自己领地的保护和对母狮子交配特权的维护,而远古的人类也必然经过了这一过程。
二是平等分配生产生活物资的需要。古代生产力落后必须集体合作才能得到仅够大家使用的生产生活资料,所以只有平等分配才能维护集体与社会的存在,这也就使得追求平等的心理成为了人们的一种本能。
3、社会效应
从积极的角度讲,嫉妒有推动社会公平与合理性的作用。一是从本能上保护自己应有的权益,即自己的合理性权益得到应有的保护。二是嫉妒通过民主的形式可以使位高权重者行为受到监督,从而遏止他们的越权行为。
二、人际关系
1、定义
人际关系(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是指人与人之间,在一段过程中,彼此借由思想、感情、行为所表现的吸引、排拒、合作、竞争、领导、服从等互动之关系,广义地说亦包含文化制度模式与社会关系。主要表现为人们心理上的距离远近、个人对他人的心理倾向及相应行为等。
2、心理效应
人际关系主要指的是人们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结成的心理关系、心理上的距离。交往双方在个性、态度、情感等方面的融洽或不融洽、相互吸引或相互排斥,必然会导致双方人际关系的亲密或疏远。
人际关系包括三种成分:认识成分(指相互认识、相互了解)、动作成分(指交往动作)和情感成分(指积极情绪或消极情绪、爱或恨、满意或不满意)。其中情感成分是核心成分。
人际关系反映了交往双方需要的满足程度。若交往双方能互相满足对方的需要时, 就容易结成亲密的人际关系;反之, 则容易造成人际排斥。
社会效应
人际关系归根结底受客观社会关系的制约,反过来又深刻地影响着社会关系各方相互作用的形式。人际关系的好坏反映人们在相互交往中的心理满足状态,以及人与人之间心理上的距离。人们所结成的大部分社会关系,可以分成使人的物质、精神需要得到满足的酬赏性关系和破坏这种满足的处罚性关系。因满足与不满足程度的差异、人们愉快或不愉快的情绪体验可以形成一个连续分布的区间,制约着人际关系的亲疏情感。
人际关系的变化、发展较快于双方之间需要的满足程度,如果互相间得到满足就容易发生密切关系;如果需要得不到满足,人与人之间发生的矛盾又得不到妥善的解决,人际关系就会恶化。
人际关系是社会关系的一个侧面,其外延很广,包括朋友关系、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同学关系、师生关系、同志关系等。它受生产关系的决定和政治关系的制约,是社会关系中较低级的关系;同时,它又渗透到社会关系的各个方面之中,是社会关系的“横断面”,因而又反过来影响社会关系。它对群体内聚力的大小,心理环境的好坏有直接的重要作用。
三、嫉妒和人际关系的关系
你问:都说嫉妒使人丑陋,嫉妒应该是种不利于人际交往的情绪吧,
良好的人际关系表现为热情、诚恳、理解、同情、大度、互助、信用和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结合。促进人际关系密切友好的因素是缩短空间的距离,提高交往的频率,增加相似的东西,实现需要的互补。阻碍人际关系的个性特征是不尊重不关心他人,对人不诚恳不同情,缺乏自尊心自信心,妒忌(嫉妒)、猜疑、偏激、固执、报复、苛求、依赖他人等等。
所以,人际关系受到嫉妒心理的制约。如果把嫉妒转化为羡慕,看见美好去追求,有一种正确的心态对待,用正确的行为去争取,你最终也会成功,让别人羡慕嫉妒恨。
四、如何处理好嫉妒与人际关系的关系
每种情绪都有存在的意义,嫉妒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呢?
前面提到妒嫉存在的积极意义就是维护社会的公平性,可以正视自己的不足,把妒嫉转化成羡慕,通过自己的积极努力,改变自己。
在人际关系上,既然存在羡慕,自然会让你接触好的与自己的观念相似、关系好的人,接受好的事物,言语之间也会传递正面的、积极的、有用的信息,避免发生不合理的冲突。
你在个人的修养上,嫉妒也会让你主动进行自我修炼,自我提升。做到以下几个方面,它的积极意义就显现出来了:
1.提高道德修养
不断提高自身道德修养,不断地开阔自己的视野,与人为善。
2.正确认识嫉妒
嫉妒是对自己的否定,对自己是威胁,损害自己的利益和“面子”,这种想法是一种主观臆想,嫉妒只会损人损己。一个人的成功不仅要靠自身的努力,更要靠大家的帮助。
3.客观评价自己和他人
当嫉妒心理萌发时,能够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的意识和行为,从而控制自己的动机。这就需要客观、冷静地分析自己,找差距和问题。
一个人不可能在任何时候都比别人强,人有所长也有所短。人固然应该喜欢自己、接受自己,但还要客观看待别人的长处,这样才能化嫉妒为竞争,才能提高自己。
4.减低妒忌之心
扬长避短,寻找和开拓有利于充分发挥自身潜能的新领域,这样在一定程度上补偿先前没能满足的欲望,也可以缩小与嫉妒对象的差距,从而达到减弱乃至消除嫉妒心理的目的。
嫉妒,往往给被嫉妒者带来许多麻烦和苦恼,换位思考就会收敛自己的嫉妒言行。
5.转移
当意识到妒嫉是坏的情绪时,用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参与各种有益的活动,转移自己对负面的情绪的注意力,嫉妒的毒素就不会孳生、蔓延。
交一些知心朋友、或者找信任的亲人,能够在你出现妒嫉的时候,与他们痛痛快快地说个够,借助说,宣泄和转移你因妒嫉产生的负面情绪,帮助你阻止嫉妒朝着更深的程度发展。
还可借助其他的形式,例如唱歌、跳舞、练书法、下棋各种业余爱好来宣泄和疏导负面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