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喜猫来源:微信公众号:心榜(ID:psytop)原文标题:官方出手!人社部查处“山寨证书”网站,对伪“心理咨询职业证书”零容忍?01?你好,我是心理界乖巧的喜猫。日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在其官网通报,有关部门严肃查处了两个打着“职业资格”的幌子发放“山寨证书”谋取不法利益的典型“山寨网站”。其中一个冒用“中国人事考试网”网站名称和单位标识,另一个假冒网站为“国家专业技术人才网”,违规使用国徽标识,网页上还有“官方认证”等欺骗性字样。其实,早在今年三月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央网信办就印发《关于开展技术技能类“山寨证书”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表示将对面向社会开展的与技能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相关的技术技能类培训评价发证活动进行专项治理。对此,喜猫之前也发文介绍过,详见:人社部出手整治“山寨证书”,能终结心理咨询师培训考证乱象吗?人社部、中央网信办也在近日印发通知,表示针对面向社会开展的技能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培训评价发证活动,聚焦虚假宣传、夸大宣传现象,故意混淆概念、误导社会的炒作问题,以及媒体报道、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部署开展“山寨证书”网络治理工作。据介绍,这次治理工作将重点针对以下情况进行审核、监测和处置:违规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中华”“国家”“全国”等字样的;违规使用“职业资格”“执业资格”“人员资格”“岗位合格”“专业技术职务”“职业技能鉴定”“职业技能等级”等字样的;使用“政府主推”“×××部”“原×××部”“代考”“包过”“不过包退”“速成”“上岗必须”“×天拿证”“零基础包拿证”“挂靠”“挂证”“轻松月入过万”“高薪入职”“毕业推荐高薪工作”“内部推荐”等字样的;违法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标识的,以及其他涉嫌故意混淆概念、渲染求职焦虑、误导社会进行炒作等情况。按照通知,各地网信部门与人社部门要督促重点网站平台预先梳理风险点,排查问题漏洞,加强内容审核管理,及时清理违法违规信息;加强对网站平台和账号上的培训考证宣传活动的审核监测,及时处置一批违法违规网站平台和账号,查办一批典型案例,适时开展宣传曝光。此次关停“中国人事考试网”和“国家专业技术人才网”,就是此次专项治理行动的初步成果。而在心理行业里,类似于“中国人事考试网”和“国家专业技术人才网”这样顶着国家名义发放山寨证书的机构也并不少见。?02?近年来,我国陆续取消了400多项职业资格,同时将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的职能下放给在人社部门备案的用人单位、社会培训评价组织。但在此过程中,却被一些不法分子和机构钻了空子,打着各种名号颁发各种伪证书。而心理行业,刚好是这类伪证书的重灾区。自从2017年人社部取消了统一的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证书,市场上就冒出了很多培训机构在贩售自己的心理咨询师证书。这些证书往往冠以国家的名义,堂而皇之地声称自己的证书受“国家认可”;很多明明是培训证书,却说自己提供“职业资格”或“岗位合格”的证书。喜猫对此,也写过文章进行了专门的盘点:起底心理咨询师发证机构,辨别市面上证书真伪、含金量不久前,喜猫还发文,介绍了央视曝光的部分“家庭教育指导师证书”中的猫腻,也有不少机构把颁发的证书的性质混淆,让人误会他们颁发的培训证书是“职业资格证书”。更主要的是,还有许多机构会利用虚假宣传招揽学员。此前新华网就报道过这类乱象,发现许多机构宣传自己的证书时,常常宣传“快速拿证”、“考试包过”、“零门槛”、“高收入”、“拿证即就业”等等虚假信息。本次专项行动中,央视记者咨询了几家培训机构,发现其中依然存在着大量夸大宣传、虚假宣传、误导炒作、滥发证书等现象。据一家培训机构的老师跟记者说,买心理咨询师课程,还可以附赠家庭教育指导师课程,通过率95%以上:考前我们也会有一些真题、押题发给您。我们可以给学员推荐就业,像工作半年的,每个小时可以达到200元左右,工作一年以上的,每个小时可以达到500元以上。但是当记者询问所谓“家庭教育指导师”证书的颁发机构是哪里,对方几次避而不答。这种夸张失实的虚假宣传,不仅损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更伤害了技能培训的健康发展。对于心理行业来说,虚假的心理咨询师、家庭教育指导师证书,会导致很多人不明就里地入坑,不仅自己赚不到钱,而且由于这些培训并不正规,他们在进入市场后反而容易对用户造成了伤害,进一步则伤害了整个行业的正常发展。?03?那么,面对五花八门的证书,有考证需求的劳动者该如何辨别?江苏省人社厅职业技能鉴定中心主任杨进保介绍,一定要认准“经备案的用人单位、第三方评价机构颁发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经过人社部门备案的评价考核机构所发的证书,享受人社部门在人才评价、人才激励、人才晋升这方面相应的政策,也享受就业培训、创业以及评价这方面财政补贴政策。而没有经过政府认定的机构也可以发相应的证书,但是不享受政府相应的政策当然,加强公众对证书的识别能力,也需要政府部门发挥监管和曝光职能。前不久的两会,全国政协委员、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副校长许玲在两会提案中就提到,要建立心理健康服务机构管理体系,对各种社会心理机构进行规范管理:国家卫生部门要发挥专业优势,制定行业标准、引导行业规范、建立监督机制,加强检查督导,建立心理健康服务机构和人员登记、评价、信息公开等管理体系,对各类心理健康机构服务情况适时向社会公布,逐步形成“优胜劣汰”的良性运行机制。而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研究员丁大建则认为,整治“山寨证书”,除主管部门严管严抓,长远还需要充分发挥市场的淘汰机制。想让市场发挥有效的淘汰机制,形成“优胜劣汰”,那么“国家要把入门的标准建立起来,企业也要建立一些社会标准,让市场去淘汰那些假证。”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以及中央网信办的本次专项行动,其实就是靠对假冒伪劣的山寨证书发布平台实行监管、淘汰。一方面,通过国家部门的打击,有效地剔除和遏制“山寨职业证书”发布平台的滋长;另一方面,专项活动的宣传与扩散,会让更多人了解到如何去辨别真假证书,了解职业证书的发放标准,从而起到对市场的引导作用。也许随着活动的扩散,心理行业将迎来一个良性、健康的市场环境,惠及更多的从业者。我是喜猫,关注我,第一时间掌握心理行业动态资讯。参考文章: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出手!严查“山寨职业证书”新华社:出手了!严查“山寨证书”?作者简介:喜猫,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心榜(ID:psytop),200万心理工作者的从业指南。
作者未开启鲸币认证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