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您好,我是壹心理倾听师邢颖,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
您的问题虽只有几句,却很重要,指向了一个更深的问题——
我们感知世界的方式是怎样的?也就是我们的世界观!
发现人本质上还是弱肉强食的,所以弱是原罪吗
看到您这句话很有感触:小时有个梦想,不对,是白日梦——幻想自己是能飞檐走壁、武功盖世、天下无双的女侠,随时走在大街上就能把“坏人”揍趴下。但事实上,遇到流氓小偷明显形势不利时,我也只能一脸“怂相”。那时的我觉得自己很窝囊,想变强!
上学、工作,充满了竞争与压力,看到行业前辈指点江山,同辈精英频出,新闻报道“别人家的孩子”,再看自己便自觉象只弱鸡,那种感受糟糕极了。我想变强。
一晃四十年。生命在竞争中不断的获得强与弱、好与坏的自我评价。
胜出时便觉“春风得意马蹄急”,落败时便用“胜败兵家事不期”暗自较劲。
面对不公常恨恨的暗道:“唉,胜者为王败者寇”,谁让自己没本事呢。
遇到失利时,就开展自我批评:“我还不够好’,”我还不够强”。
在这种唯有让自己变强才能立于不败之地的想法下,从未有一日感受过自己是幸福的。弱肉强食的想法让我没有一天敢停下来。
直到有一天,我看到了萨提亚女士的理念——
我们感知世界的方式有两种:【等级模式】VS【成长模式】
【等级模式】:
倡导标准、秩序、引发竞争,产生“强、弱”“对、错”“好、坏”“胜、负”的评价,忽视否认个体的差异和感受,唯结果论,我们产生自我评价:“我是不好的,我要改正错误”等等
在这样的模式中,有人处于优势,有人处于劣势,有了强弱,有了支配与顺从,人的价值不复存在,每个人都为了获得更“强”的角色参予竞争,人和人之间没有连结。
【成长模式】:
坚信人存在本身就是有价值的,人类是相同的,有着相同的喜怒哀乐,相同的被爱、被尊重、被信任的渴望,同时又有个体生命的独特性。
我们即相同,也不同,但生命的价值是平等的。我们活成真正的自已,尊重他人,不再用任何标准来衡量生命的价值。
我问自己:
仙人掌与玫瑰花,哪个更美?
雪松与冬青,哪个更强?
我无法给出答案:生命没有强弱好坏,只有不同!我就是我啊!
我慢慢的打开自己,我开始接受自己的平凡与普通,欣赏自己的与众不同,承认有些事别人能做到我就是做不到,我发现自己能接纳越来越多的人,真诚的看见他人。
因为弱所以假装强大,因为弱感到自卑…
所谓的强弱,皆因比较而来。当我们接受自己的独特,不与他人相比,又何来强弱呢。
弱肉强食在自然界的确存在,但那只是生存需求下的原始状态,人类做为无利爪无獠牙却能繁衍至今,真正的力量不正是彼此的连结与爱,让人类变的强大么?
我意识到,真正意义的强大,并不建立在竞争上,所有需要通过竞争呈现的强弱,其实都是要求证的虚弱。即便一时胜出,也是暂时而已。
五千年前老子便在《道德经》中说:“水利万物而不争”“夫唯不争,天下莫能与之争” 。
当我们不带评判的接纳自己与他人,当我们“利万物”时,我们便与世界相连,与万物相连,那才是一种看不见却实实在在的强大。
我们即是独特的个体,也是人类的一份子,无需假装,接纳平凡而普通的自己,看到生命本身的价值所在,我们无需通过竞争去证明“我”存在的意义,我们会看到:我很好,而你,也很好!
亲爱的楼主,也许您的确遇到了一些难以接受的事情,让您觉得是不公平的,但您的生命依然是独特而有价值的,我也许不能给到你实实在在的帮助,但我还是想告诉你:世界和我爱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