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题主好!抱抱你呀!
? 我是阳光,感恩相遇在壹心理!
? 感恩题主的主动自我觉察带来话题:“ 对过去耿耿于怀,为什么现在总对父亲和爷爷很有怨气? ”
感恩题主带着这样一个话题前来谈论,当我认真读完题主寻求讨论的问题,深深地感受到题主内心的委屈和诸多不容易,感谢题主的话题,这就为你想要的答案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
? 这里,我对此话题也进行了思考,很愿意分享我的反思与想法,仅供题主参考哦。
~~~~~~~~
先来梳理一下题主描述到的具体情况,并尝试加以理解与分析——
总是对过去的事情耿耿于怀,我爷爷跟我父亲关系不好,我父亲年轻时候喝酒闹事摔砸家里,我已经吓得不行,我爷爷还对我说我爸坏话,说我从来没得到过父爱,也确实如此,但我当时七八岁哭的很无助,我爷爷这样说我实在想不出他的目的是什么难道就他看出了事实真相只图口快?可他这样说受伤的是我呀,还有一次我生病住院,住院期间他对我说我爸要把我扔了,我好脆弱生病住院,居然对我说这个,是,十有八九他说的是真事,我恨我爸,更恨我爷爷,他怎么不早点死,他俩都死了才好呢,从小在这种家庭环境中长大我长成了自闭敏感的性格,以前严重被忽略,缺爱,上学时精神崩溃,四年前我爷爷给我做主让我结婚,我十分抗拒抑郁了,也不会经营婚姻,最后以我犯病,被离婚为结果,现在离婚半年了在娘家,也没去上班,给我爷爷几乎不搭话,我爸在家看见他就气不打一处来,他说的每句话我都听着不顺耳我觉得我对他的气愤恼火,很明显很不尊重他,好像我也从来没有尊重过自己
从题主具体的描述中可以总结归纳为以下几个关键点——
【1】从题主大段饱蘸情感的叙述的中,可见题主对原生家庭中的爸爸和爷爷带给自己诸多具体的事情,记忆犹新,甚至对爸爸和爷爷的记忆也很清晰......正如题主所说,对过去的那些发生了客观事实“耿耿于怀”? 题主在这样的家庭中长大,“ 习得并固化 ”了敏感/缺乏安全感/缺乏爱/情绪失控等特点...... 导致现在面对生活很多不如意?
【2】提出自觉从小没有感受到家人对自己的爱,感觉自己是被忽略/忽视的状态? 或许,从小也是极度缺乏安全感 / 极度缺爱的?以至于后来在上学时经历了情绪崩溃?......
【3】爷爷是家族中的最高“权威/控制者”吗? 甚至连题主的婚姻都是爷爷“做主 / 包办婚姻”?结果导致不随人愿,以离婚而收尾? 触发了题主的抑郁复发? 导致现在无法上班? 甚至与爷爷的关系愈发不良,甚者怨恨依旧连话都不说了? 或许,爷爷从来都没有走进过题主的心理去?
【4】从心理学的意义上来看,题主的任何心理感受都是有意义的,透过题主的情绪/情感感受,或许,更加清晰地看到了题主是不被家人理解被愤怒 / 怨恨,结果失去了真实的自我? 实际上内心压抑了很多自己的渴望与需求? 进而陷入了压抑的“黑洞”?......
针对题主的诉求和实际情况,或许,可以尝试这样去应对——
第一,接纳自己的所有过往经历,接纳自己的原生家庭,包括爸爸和爷爷,并逐渐认知其来龙去脉,先从心理建立起“边界”。
【1】首先,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受到一些来自原生家庭带给我们的创伤。
一方面,是因为遗传因素。包括我们的客体关系模式、情绪模式、情感模式、人际关系模式,其实都能从我们的父系和母系家族的共同来源。也就是说,我们一出生,细胞基因里就会自带一些创伤和模式,这叫做“ 代际传承 ”。好比说,我们一出生时,并不是一张白纸,而是写好了一些基本程序。
另一方面,是成长过程中造成的。
因为养育者本身就有创伤。上一辈的父母,心理创伤并不比我们现在少,结婚生子时,都依然带着自己尚未修复的创伤。他们不知道如何教育孩子,因为他们连自己都不了解,无法控制自己,不知道情绪的根源在哪里,也不知道如何处理。恰如,题主在成长过程中,饱受了爸爸的爷爷带给自己的“创伤”,亦或,父辈和爷爷辈们,他们也是经由“创伤”而来的,没有学会如何当长辈?
【2】所以,现实中,并没有完美的原生家庭,也没有完全无创伤的人。当我们呱呱坠地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时候,我们没法选择出生在哪里,而那些经受的“创伤”也并不是我们想要的,但是我们却在无法选择之间成为了其中的“受害者”,这并不是我们的错。
【3】当我们每个人需要面临原生家庭带来的“创伤”,这是我们每个人都必须面对和思考的现实问题。即便是现在才意识到这个问题,从现在开始,再来面对也不晚。否则,就是世世代代传递下去。
【4】认识清楚之后,我们就需要为自己的人生负责,最关键的是为自己负责,虽然我们的“创伤”来自己于我们的养育者,但是我们不能把责任挂到父亲/爷爷身上,甚至想让他们为我们负责,进而向他们“讨债”。如此这般只会让自己和身边人的都陷入战斗和纠结中,因为没有人会愿意改变,而且都带着各自的“创伤”,所以,我们唯一能够做的就是,认知其局限性,从现在开始,为自己的“痛苦”做出积极的改变,一如题主来这里主动求助,朝着自己想要的方向去生活。渐渐建立与长辈之间的“心理边界”。
第二,学习觉察并管理自己的情绪,学着真实表达自己的感受与态度,逐渐开始“课题分离”,适时选择做真实的自己。
【1】当与家中的长辈发生因为观点不一致起冲突时,要学着勇于表达自己真实的内心,哪怕暂时得不到理解与支持,也需要让他们看到自己的坚定的态度/表达,就像题主“抗婚/离婚”,其实,就是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宣判自己的“主权”,并开始释放自己的“攻击与愤怒”。
【2】向长辈真实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可以用《非暴力沟通》(如果题主尚不懂得如何与他们有效交流沟通的话,这本书值得一读)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和自己的想法,决定,以及对长辈们的期待,表达次数多了,当他们看到你的态度了,他们或许就“管控”失灵了。
【3】通过学习,比如,我们可以学习“课题分离”的方法来应付和长辈的关系,即他们怎么活着那时他们自己的事,题主你只做好自己的事,各自负责好自己的生活即可,这样你就不会过分在意长辈们的做法,而是会专注自己的事情,这也会让你有更多心力去让自己变得更好。
【4】试着学会爱自己,可以读书,比如,《把自己爱回来》,《为何家会伤人》,《父母的羁绊》等,学习如何让活出自己的精彩,唯有学会爱自己,才能放下怨恨,也唯有放下怨恨,才能接纳不完美的长辈,至于那些曾经过往的“耿耿于怀”需要通过学习和方法才能逐渐释怀。当自己救赎感到无力时候,也可以请专业的心理老师帮助,深度解析并给予深度帮助。同时,在意心理平台上,也有需要关于童年创伤的课程可以去学习哦。
? 以上,是结合题主问题的回答,可谓一己之见,希望抛砖引玉,旨在带来更多思考,也希望对题主有所启发和帮助,欢迎更加深入地交流。祈愿题主早日走出怨恨的“阴霾”,让自己轻松愉快地成为自己想成为的样子,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
我是阳光, 世界和我爱着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