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冰蓝,是一名大学老师、优势教练、生涯咨询师和两个孩子的妈妈。世界上只有两条线可以用来衡量一个人的一生:成功线和幸福线。大部分人都热衷于追逐前者,因为它偏物质、好量化、成果外显;很少有人愿意去思考幸福和意义,更少有人有勇气去突破爱,追求爱。而我恰恰是那个,愿意放慢追求成功的步伐,勇敢探索后者的那个人。人们都习惯于羡慕他人的成功,却从未明白,人和人是不同的,因为每个人的底层动力和渴望,环境和背景,都是不同的。最关键的,是认清你是谁,你希望成为怎样的人,如何去实现它。想听听我的故事吗?第一阶段、迷失自己我的经历很简单,作为学霸,一路读到博士,在一个理工科专业里厮杀,披荆斩棘,终于在高校谋得教职。可是,在30多岁生完大宝以后,陷入了深深的职业倦怠。最害怕两件事情,一个是发现科研做不动了。其实博士阶段的时候,就发现自己做得很吃力,不擅长数理分析,算法编程也并不擅长。但那个时候年轻,可以拼体力,经常凌晨三点还在实验室加班,咬牙坚持后,还是顺利毕业了,也取得了不错的成果。但结婚生子后,精力和体力明显大不如前。有时候连续一两个月在家闭关写基金申报书,不修边幅,不问世事,即便家里乱得不行,孩子就在旁边,似乎也没有半点心情去互动和处理。另一个害怕的事情是开班会,这个点听起来似乎有点可笑…可能是因为从小生活在农村,作为不受待见的“老二”和留守儿童的经历,让我的性格一直很内向、有点自卑。学生时代除了刻苦努力,成绩还可以外,印象最深的,都是自己在社交方面的障碍:参加团体活动时的手足无措,多次有同学评价我“安静、内向”,或者建议我“多跟同学们交流”;有时和好友走在一起,同班男生只跟她打招呼,而无视我的存在……我经常戏称自己“在学生时代害怕遇到老师,当老师了又害怕见到学生”,后来才知道,这叫“社交恐惧”。如果说学生时代,用“学霸”的光环掩盖了自己的弱点,那么工作以后,哪怕外表表现得对工作非常“胜任”,背地里却是满满的负面情绪和无可奈何,直到陷入了深深的职业倦怠,什么都不想干…生活的琐事、关系中的不融洽、职场晋升的压力,让自己愈发痛苦和难受。第二阶段、寻找出路?对于自己内心的苦闷,我一直在寻找答案的路上。最开始,接触了心理学,知道了原生家庭对自己性格的一些影响。我来自农村,家中姐弟四个,自己排行老二。因家境不好,10岁起就成了留守儿童,带着两个弟弟和年迈的奶奶一起在农村生活。学了心理学后,我谅解了爸爸的重男轻女,也理解了妈妈的脾气暴躁。每天卖菜供养4个孩子,父母当时对待我的方式也是他们迫不得已的选择,而且更多则是因为我性格敏感,才会对父母耿耿于怀。于是慢慢学会接纳,改变了和父母的一些关系。然后,又学习了生涯规划,想了解自己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以及如何转型。我慢慢发现,每个人的职业价值观都各不相同,没有谁对谁错,关键是,你想要什么,而不是活成一个“工具人”,追求别人给你的价值观。只有去实现自己想要的价值观,才能真正让自己在工作中快乐和成功。也慢慢知道,不能期待一份职业满足自己全部金钱或情感上的期待,如果有倦怠,就去寻找满足自己期待的方式;如果有焦虑,就去学习提升自己。当我接触了大量个人成长方面的课程,包括情绪能量、亲密关系、自我探索、IP打造等,最终发现,找到自己的天赋和热爱,做自己喜欢和擅长的事情,才是唯一的出路。因为,只有你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取得事业上的成功,在关系中自信有力量,才能解决生活中方方面面的问题。一路学习成长,我越来越了解真实的自己,也进行了认知升级,越来越自信和开心。但内心深处,依然有一个深深的困惑:我到底喜欢和擅长什么?为什么我明明很擅长学习,不擅长跟人打交道,却会对科研不感兴趣,同时又对人际交往有深深的渴望呢?让我最终找到明确方向和答案的,就是盖洛普优势。我的思维第一,分析十四,说明我更喜欢文史哲,喜欢框架性的宏观的分析,而不是数据和实证,不是具体细节的证明。我的交往第六,关联第七,这也解释了为何这么多年来我一直渴望跟人有更亲密的关系,渴望跟周围的人和事建立千思万缕的联系,但因为我的内向和高冷,又会觉得非常孤独。直到学了优势我才知道,自己擅长的是战略思维和执行力,虽然我擅长想事和做事,但每个人内心都有对关系建立和影响力的渴望。只有关系好了,其它的天赋优势才能发挥出来。既然我从小就喜欢去思考与人的发展有关的问题,对个人成长很感兴趣,也很擅长,那么,为何不去做自己喜欢且擅长的事情呢?阶段三、开始蜕变作为理工科博士,喜欢追求实证和可量化的成果,但又深深清楚,内心的笃定和幸福感是没有办法量化的,更多的则是,内心深处感受到的,那份成长带来的自信和喜悦。首先,我的梦想更清晰,把每天都当成生命的最后一天来活。经过一年多的自由书写,我慢慢清晰了自己未来的人生方向,捡起了从小就有但一直埋藏在心灵深处的作家梦。虽然现在离梦想还很远,但我主动跟人链接,去做咨询和教练,就是在一步步靠近自己的梦想。现在生活的每一天,都是喜悦而笃定、毫无遗憾的。同时,我治好了职业倦怠,重新调整心态,用更大的热情投身到了我的本职工作。我的才干里,有思维、战略、学习和理念,天生擅长系统性地钻研一个学科,提出创意性的想法,是有科研能力的。之前的职业倦怠,不想做科研,只是因为有完美主义,以及担心做个人成长却拿不到想要的成果,让周围人失望的恐惧。我慢慢发现,理想和现实是并不冲突的。当梳理了自己内在的恐惧,就更能仰望星空,同时脚踏实地。其次,和周围人的关系更融洽,更幸福。以前的我,人生好像被蒙上了一层薄膜,我在里面工作生活,忙碌而焦虑,做任何事情时,脑袋里总会有一根紧绷的弦,无法投入其中,而真正的大千世界仿佛在膜外面……而现在,我终于把那层膜撕开了,远离焦虑,身心合一,吃饭的时候能感受到食物的美味,散步的时候能闻到路边野花的芬芳,陪娃的时候能真正和孩子一起大叫大笑……以前的我,会经常因为老公的一句话而大发雷霆,跟公婆关系也不好。现在,家里总是洋溢着温馨的笑声,和公婆关系更融洽,见着邻居自然地打招呼,更用心地陪伴孩子,在35岁时主动选择生了二胎,有一双可爱的儿女。最后,内在更自信有力量,告别“小透明”。以前的我,在任何场合永远不冒泡,不发声,自我价值感低,超级在意他人的看法和评价。现在我知道,我更擅长战略思维,因为想得深,所以表现得内向冷漠,但这并不代表我不能在人群中有影响力。慢慢地,我开始做课程,做咨询,拍视频,写文章,在各大平台发表,粉丝越来越多,也建立了自己的个人品牌和影响力。到现在,全网有近2000个粉丝,已经累计了30多个咨询个案,好评率接近100%,从公益咨询走向了付费咨询,帮助50多个人产生了觉醒和改变。我们每个人都不能选择自己的出身,自己的背景,甚至自己的性格,但关键是,你有没有弄清楚自己的天赋优势,聆听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知道自己到底要想要什么。然后,跟着直觉和灵感,去追随你的天赋和热爱,活出自己绽放的人生!文:冰蓝(公众号/今日头条/知乎:冰蓝嗑成长)责任编辑:殷水
52
打赏(1)